当前位置:首页 > 学学理论 > 基层宣讲 > 正文

社区嵌入式服务 如何“嵌入人心”?

发布日期:2024-12-18 22:25 来源:视界网/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怎样让居民在社区里就能享受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既是“关键小事”,更是“民生大事”。近日,重庆正式出台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试点建设方案和管理办法,什么是嵌入式服务?嵌入式服务又如何“嵌入人心”?

近日,重庆正式出台《重庆市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试点建设方案》及《重庆市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试点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试行)》,《建设方案》特别强调,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要围绕基本公共服务七个“有”进行科学配置,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科学合理配置服务功能场景,特别是要重点聚焦“一老一小”,优先配置养老服务、婴幼儿托育、儿童托管、社区助餐等群众普遍急需紧缺的服务场景,并逐步补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等其他服务短板。

社区“嵌入式”服务,顾名思义,就是将服务融入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便利服务与社区居民互相依存,尤其是聚焦“一老一小”,既突出社会效益,也兼顾了经济效益,可以有效降低居民时间精力和生活成本,为有养老、托幼需求的家庭实实在在的减负。那怎样更好地“嵌入”,怎样在方寸之间绣花,把这“一针一线”缝进、融入到居民福祉的提升上呢,我市各地已经展开了摸索。

走进璧山区璧泉街道养鱼社区,5300平方米的嵌入式服务综合体内,影音娱乐室、手工活动室、花艺室等功能空间丰富多样,还配备有养老服务床位、婴幼儿托位等。

社区虽小,连着千家万户。嵌入哪些服务?居民最有话语权。在江北大石坝街道石油社区,社区专门打造“石事听音,帮邻办事”平台,收集征求居民需求。居民对理发、诊疗、缝补需求大,石油社区就划出专门区域,定期开展免费理发、义诊、缝补等;老年人多,吃饭不方便,社区就免费出场地、打造社区食堂。

建设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需要“嵌入”硬件和软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少城市进入更新阶段,不少社区场所需要补建改建,这为“嵌入”功能性设施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老龄化以及大家健康意识提高等等原因,居民们也需要适配性服务。缺什么,就要补什么,找准“软硬兼具”的结合点,这才能增进民生福祉。如何让社区嵌入式服务“嵌入人心”,需要解决几件关键事,钱从哪来?如何建?《建设方案》提出,要拓宽中央投资、地方财政、社会企业等资金渠道,同时鼓励社会企业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参与建设运营,推动实现资源一体化整合、服务一站式享有。也就是说,科学合理配置,既要建得好,还要运营得好。

《建设方案》提出,充分挖掘和利用老旧社区、既有社区存量资源,改造其他公共设施,腾退非必要、不合理功能,引导社区周边社会闲置资源出租转让,加快空置低效的园区、楼宇、商业、土地等转型再利用,大力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

如何科学合理配置服务功能场景?《建设方案》明确,结合社区级城市体检评估问题台账,做好人口需求调研分析,充分听取居民意见,按照可拓展、可转换、能兼容要求科学配置服务功能。同时推动社区服务设施“一点多用”,拓展公益性、普惠性、商业性服务范围,创新社区美好生活特色服务供给。

按照规划,明年,重庆将先行启动50个左右试点社区建设,到2027年,在总结先行试点经验做法和有效建设模式基础上,累计启动100个左右试点社区建设,基本实现居民就近就便享有优质普惠公共服务。

如何实现配置科学、功能协调,并且是可持续的精准供给,在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城市治理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张彩华看来,重庆在社区供给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比如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和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布局、社区食堂建设等。提升供给的精准性,这要求我们扎实做好社区和居民两个层面的服务需求分析工作,把握老旧社区、新兴社区等不同类型社区对服务设施及其功能的差异化配置需求;在此基础上,问需于民。二是分步骤推进全龄段人群服务功能场景配套。比如优先聚焦“一老一小”,配置养老服务、婴幼儿托育、儿童托管、社区助餐等服务设施和功能场景;在资源、场地有限的情况下,切勿“贪大贪全”,要充分利用存量资源,最大限度上提高设施和服务的利用率。之后再补齐家政便民等其他服务短板,满足全龄段人群的需求。以普惠运营、保本微利为原则,探索高效可持续的运营管理模式。社区嵌入式设施和服务兼具经济性、社会性和民生性,其运营管理既要确保居民“用得上、用的起”,也要给运营方提供保成本、微盈利的空间。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相较于软硬件,嵌入“可持续”的理念尤为重要。既然是“嵌入”,那就不是“一刀切”,或者“大而全”,问需于民,让服务便捷可及,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这项举措才会深入人心。强健社区“小细胞”, 赋能城市“大活力”,超大城市治理,也正是需要把方方面面的服务工作“嵌入”群众心坎上,赢得百姓认可,城市就有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