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快乐生活 > 家乡最美 > 正文

老城不老 历久弥新

发布日期:2024-12-19 23:36 来源:视界网/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

对于任何一座前进中的城市来说,“老城”是绕不开的话题。近日,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会议提出,突出“小切口”加快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为,提质建设“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城市更新,是其中一大重点。重庆是全国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和第一批城市更新示范城市。在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背景下,今年以来,密集实施了150个城市更新项目,累计更新改造面积近2700万平方米。

从高楼林立的解放碑步行两百米,就可以走进百年老街——鲁祖庙。曾经手艺人聚集的街巷,沉淀了花市、书局、茶室等多种风格的建筑遗存,这里更新改造的第一个关键词是“修旧如旧”。

修旧如旧,留住了百年老街的原汁原味,而新业态的进驻,则让游客品出了新滋味。

2024年,重庆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150个,涵盖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历史文化区等多种类型,在建项目139个,建成投用项目11个,完成投资149.5亿元,累计更新改造面积2697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启动868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面积1.92亿平方米,惠及居民202万户。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阶段。重庆是西部地区的的老工业基地。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产业布局、空间格局调整,中心城区陆续出现大量设施老旧、功能缺失的老旧小区、老旧厂区。不仅居住其中的市民生活不方便,宝贵的城市资源也出现了闲置、沉淀。如何因地制宜、以旧生新?重庆坚持“城市体检”先行,建立“城市体检”指标体系,中心城区已连续5年开展“城市体检”。

今年7月,城市体检团队走进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塔坪小区,收集了大伙对后续城市更新的意见。

事实上, 早在2021年,城市体检团队就通过“居民议事堂”的方式,掌握了片区存在的问题,包括地面不平、停车难、屋顶漏水、管线乱拉等等。在随后的老旧小区改造中,这些问题都逐个得到了解决。

像这样的城市“体检”,目前已覆盖重庆的所有区县。全市域开展城市体检,为城市更新排查“病灶”。

城市空间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和人一样,也需要定期体检。重庆是城市体检的全国样本城市,在实践中,探索构建起了由61项基本指标、11项特色指标、85项补充指标构成的体检指标体系,聚焦住房、小区、街区、城区四个维度,结合信息智慧技术,找准问题、摸清短板、建立台账,实现动态管理。今年的城市体检4月启动,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256个街道、1979个社区、1.5万个小区及相关楼栋的调查。依托城市体检报告,针对老旧小区的居住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细化明确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大类39项综合改造内容清单,为居民提供“改造菜单”,经过社区复议等程序后,让居民“照单点菜”,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完善居住环境和配套功能。在改造老城的同时,着力布局新业态、注入新产业,让城市在“新陈代谢”中,获得新发展空间。

这座红房子,由英国商人立德乐在1896年修建,是重庆开埠时期的第一座洋行,历经百年变迁,曾经闲置的老建筑,在修缮保护后重获生机,但修缮并不是老建筑的终点,现在,它已经是集历史陈列、城市会客厅于一体的新风景。

城市更新不仅要“活起来”,更要“火起来”,开埠遗址公园项目,以“保护修缮+公共服务+活动策划”一体化运作的方式,对闲置的立德乐洋行旧址等8栋文物建筑、2处历史建筑和2.3万平方米的公共空间进行了修缮和活化利用。

更新一点,带活一片,赋能一城。重庆更新了民主村社区,使原来的老旧小区,成为集新潮时尚区、社区服务功能区、市井烟火区于一体的热门“打卡”地;改造了新中国第一座甲级体育场——大田湾体育场,形成全新的体育产业园;保留重庆钢铁厂老厂区空间布局,设计建成包括总部办公楼、产业办公区、工业博物馆等在内的综合性园区;改造江北塔坪老居民区为北仓里文创街区,入驻商家150多户,创造近600个就业岗位,带动投资约6000万元……从这一个又一个“二次生长”故事里总结提炼的城市更新经验做法,已经有20多项在全国推广。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毛华松看来,重庆的城市更新之所以这么出彩,关键在于城市风貌独特、更新类型全面以及体制机制上的创新。2025年要再进一步,三个方向可以大有作为。

毛华松教授认为,第一结合已完成城市更新项目的全类型、全要素、全过程的调查分析,提炼城市更新的经验和问题,力争成为全国城市更新设计运维创新的策源地;第二要进一步落实“人民城市”理念,重视“自下而上”的民众意见收集,差异化地落实,统筹完善“15分钟”高质量生活圈、完整社区、现代社区、和美乡村等一系列的规范、标准;第三要进一步探索市场化运作的适宜类型与途径,围绕面积更大、涉及群体更多的老旧小区所面临的更新资金压力,积极探索创新多元主体运维模式,确保城市更新后半段项目的可持续性。

城市更新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城市以人为本,更新一路向前,我们期待着,老城不老、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