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重庆“抓经济”怎么干?今天,重庆市委经济工作会召开,作为2025年的重磅前瞻,大家往往关心其中的“关键词”和“头号任务”。会上,“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被重点提及。“做大做强制造业”,被摆在了首位。这些重点任务,是会议之要义,也是“风向标”。充分表明,2025年重庆经济工作中“含新量”浓度之高。由此,将为重庆带来怎样的发展“新空间”?激发何种新机遇、新挑战?
从全国经济版图中,重庆被赋予使命: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制造业,在重庆有着厚重坚实的基础。全国工业41个大类,重庆就有39个。随着“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加快构建,重庆的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明年的经济工作,重庆把“盯紧做大做强制造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了第一位,足见制造业的厚积薄发,和重庆的比较优势。
发展的“新空间”,指的不仅是发展的领域,更是发展的增量和领先的优势。会上提到:抢抓国家超常规宏观政策机遇,是重庆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迈向更好发展的“船”和“桥”。重庆,如何行船、架桥,借势而为,乘势而行?三个“紧紧抓住”:紧紧抓住政策红利的叠加机遇,紧紧抓住改革红利的加速机遇,紧紧抓住发展积厚的成势机遇。三个“紧紧抓住”,凸显的是机遇,也是使命。另外,还有一些新提法,如:“协同跨越”行动、“起承转合”行动,“强干繁枝”行动。从中看到了一种递进式的发展空间:从单一到协同的能级跨越,从链主到配套的统筹优化,从关键领域到细分领域的全面增强。这也是从“做事”到“成势”的进阶。
我们知道,“新质生产力”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实现新的增长方式,而其最终落脚点在于: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根据《重庆新质生产力发展报告》公布的数据:2023年,重庆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居全国第八、西部第一,研发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达到7565家和58524家。今年,重庆围绕“416”科技创新布局,发展重大和重点专项项目152项,财政投入和企业投入,加起来超过26亿元。
这是“阿维塔科技”承担的一项“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通过先进模拟算法,研发出了新的车身材料。
重庆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科创成果层出不穷,不断突破“卡脖子”的瓶颈,打破国外技术壁垒。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其中,“关键核心技术”与“基础科研”是重中之重,也是产业升级、设备更新的动力源。作为老工业基地,重庆围绕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构建的新型攻关机制,覆盖工业的各个门类。今年前三季度,重庆工业投资增长16.3%,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超过三成。其中投向“工业技改”的投资,对工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接近五成。由此培育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变现为“增加值增速”,推动工业经济实现新的增长。重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也在“向新而行”中“百炼成钢”。
曾经的“互联网+”,开启了数字经济的大浪潮。如今,“人工智能+”已成为产业创新的关键抓手和引擎之一。就“人工智能”来说,重庆正在新浪潮中“逐浪抢滩”。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5500多个,建成智能工厂183个、数字化车间1096个,“国家级”智能工厂的数量,位居“西部第一”。从“人工智能”到“人工智能+”,不只带来技术变革、产业升级,更将在更广的范围、更多的领域、更深的层面,与现实深度融合,融入百业、百业俱兴。
博物馆的AI导览,结合沉浸式的虚拟体验,生成为“AI+”的新场景。戴上3D眼镜,进入元宇宙,就能轻松穿越千年。
在明月湖畔举行的国际创新创业,今年首次为“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专门设立了“AI+文旅”主题赛。数字文博、元宇宙漫游城市等“人工智能+”的“新玩儿法”,“玩儿”出了让人目不暇接的新业态和新场景,紧抓人们的眼球,让那些风霜洗礼后的文化印记,用丰富的姿态穿越厚重的历史,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从经济层面来说,“人工智能+”融入生活,触动的是消费,撬动的是产业。一个“AI+”的文旅场景,就涵盖了多个“人工智能”相关赛道:软件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云计算等,乃至方兴未艾的“AI+”创新应用。这样的创新和赋能行动,正在重庆全方位铺开。计划到2027年,“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营收,将达到300亿元以上。
2025年重庆经济工作任务,具体到产业界该如何细化?怎么实施?在重庆三峡学院院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李敬看来,重庆在这里汇集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多重国家战略。要把叠加效应变成乘数效应,通过创新支撑、制造制胜和服务赋能来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要深入的推动“416”科技战略布局,要在科技创新上要走在前列。同时要将科技和资本有效的结合,使科技创新、资本配置和企业产业的发展,形成有机的联动,从而形成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更好地形成我们2025年的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当然经济增长的动力,一定要和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还有开放动能相结合,才能够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使我们的综合实力迈向全国城市前列。
站在一年末端,展望来年,经济任务的关键词、高频词,让我们看到了“新重庆”不断激发的新动力和新活力。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向未来。发展经济的远景,是为了拥抱更广阔的世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不断总结“向新而行”的方法论,也是在累积前行的经验。就如重庆常见的“船”和“桥”一样,无惧风浪,方得突破。
(重庆广电-第1眼TV 吴霜 邓静 丁琳 李艺 尹力 陈力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