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水是支撑保障美丽重庆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要素。近日,重庆市河长制工作暨幸福河湖建设现场推进会议在永川召开。临江河、桃花溪、长滩河等16条河湖通过验收,成为全市首批幸福河湖。
从“臭水沟”到“幸福河”
从空中俯瞰,长江一级支流临江河犹如一条碧绿丝带,环绕着永川城区。走进中山路街道卧龙凼社区段,沿河而建的亲水步道,吸引了不少市民休闲、散步,感受因水而生的美好。“以前这边像个臭水沟一样,我们都不怎么来,现在河道整改了之后,水都比较清亮,绿化也弄好了。”一位市民说。
在幸福河湖建设过程中,当地因地制宜采取河道清淤、岸坡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使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同时依托废弃泵房,修建了临江河幸福河水文化展示馆,展示治水历程。永川区中山路街道卧龙凼社区河长陈庆嘉告诉记者,他们挖掘临江河流域的水文化,给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科普场所。现在的临江河,真正成为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幸福河。
2023年5月,重庆发布第5号市级总河长令,实施幸福河湖建设“百千行动”,目标是到2027年建成100条、2035年建成1000条以上具有区域特点、流域特色、重庆辨识度的幸福河湖。这是一次从整体面上对河湖治理作出的总动员。
2024年6月,重庆市第6号市级总河长令,聚焦河湖治理薄弱环节,吹响全域消除城乡黑臭水体、剿灭劣V类水体的冲锋号。两道总河长令一脉相承。重庆,这座长江上游之城,全民开启幸福河湖模式。
幸福河湖究竟长什么样子呢?重庆创新制订了幸福河湖评价指标体系,从“河湖安澜、生态健康、亲水宜居、智慧赋能、文韵深厚、绿色富民、群众满意”7个方面,将幸福河湖具象化。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启动124条市级幸福河湖建设。除了首批建成的16条市级幸福河湖,永川临江河成功建成首批全国幸福河湖,长寿桃花溪全国幸福河湖建设成效明显。与此同时,有十五项河湖治理保护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例,领跑全国。
重庆“治水”经验领跑全国
这15项典型河湖管护经验,涉及强化履职尽责、流域系统治理、基层河湖管护等多个不同类别。其中,武隆区狠抓“责任落实、问题整改”河长制闭环工作机制,利用辖区江、河、湖、库做起“水文章”,推动生态农业、工业、旅游协同发展。经过持续治理,芙蓉江水质持续向好,美丽山水画卷引得大批游客前来打卡。
一位游客表示,看到这一江碧水、绿水青山,感觉心旷神怡,不虚此行。武隆区河长办工作人员刘桃透露,他们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生态修复12万余亩,治理污水乱排47处,排查突出问题93个,整改完成率100%。
重庆处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有河流5300余条、水库3000余座,水系发达、河流纵横。入选全国典型案例的十五项河湖治理保护经验,是重庆不断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出台系列地方性法规,积极探索创新管护举措的集中体现和典型代表。2024年,重庆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2年达到100%、高于国家考核目标2.7个百分点。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大前提下,如何让河湖面貌颜值更靓、生态屏障底色更足?重庆的做法是加快推进数字水利建设,以“河长管河治河”综合场景赋能河湖管理保护。
“河长管河治河”综合场景:
赋能河湖管理保护
进入重庆“河长管河治河”综合场景,地图、数据铺展眼前。点击图上的“长江”,全市四级河长体系、河流要素等数据一应俱全。通过建立河湖“一本账”,各级河长责任河段里有多少个排污口、有哪些重点排污企业、是否有乱建乱堆问题等,都一目了然。
市水利局对外合作与科技信息化处副处长任镜洁介绍,他们把每一名河长的“责任田”建在河上、落在图上,重点风险点1.2万个全量落图,实行网格化管理,河长管河治河,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综合场景还建立感知预警库,通过全市IRS平台,接入感知设备1.1万个,通过视频AI识别问题,市、区县、乡镇三级贯通实战,第一时间进行处置。目前,重庆“河长管河治河”综合场景已构建7个业务场景,日均处置河湖问题113个,问题平均办结时间由10天减至2天,缩短80%。
河湖治理,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民生福祉,是大事,也是要事。川渝共处长江上游,水系同源、河流相通,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跨界河流就达到81条,毗邻6个地市29个区县。两地在全国首创成立川渝联合河长办,联防联控、共建共享,推动跨界河流统一规划、治理、调度和管理。截至目前,长江干流四川段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25个川渝跨界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2024年7月18日,两地在四川遂宁召开琼江川渝联防联控工作推进会,确认将共同申报跨界国家级幸福河湖项目。
川渝共同申报跨界国家级幸福河湖
作为川渝重要跨界河流,琼江发源于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流经遂宁市安居区,重庆市潼南区、铜梁区,汇入涪江。自川渝开展跨界河湖联防联控以来,两地建立琼江流域“省市、市区、镇、村”四级联席会议、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协作等多项机制,联动实施琼江“一河一策”方案,变“分段治”为“全域治”、“分片治”为“整体治”。琼江干流断面水质持续向好,并于2024年1月通过川渝省(市)级示范河流验收。接下来,川渝将携手升级联防联控体系,共同申报川渝跨界国家级幸福河湖项目,将琼江打造成为具有西部特色、川渝特点、在全国具有辨识度的幸福河湖。
一条琼江河,两岸风景线。从琼江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共治,两地共同“挑毛病”,一起“开药方”。第二个关键词:久治。河湖久治,才能碧水长流。我想,这也是另一条川渝跨界河流铜钵河2024年能入选新一批全国美丽河湖的关键。江河滔滔,决定了一座城市的气势和底蕴;流水潺潺,滋育了一方人民的生活品质。
迈入2025年,重庆树立了再建成50条以上市级幸福河湖的小目标。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工程专委会主任委员艾海男建议,新的一年,重庆一是要继续稳步地推进幸福河湖的科学治理与建设。水体的污染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并且污染源还是多元化的,要结合河湖本身的特点,比如说河流的宽度、深度、流速、流量、底质情况、岸线情况等等,因地制宜地选择生态修复的方式,去提升河湖的生态健康。第二,要结合智慧化、智能化、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加强管理,确保效果的长治久安。坚决杜绝由于管理不到位,河湖出现返黑返臭的现象。最后,要全员参与,自己的河湖自己管理、自己维护、自己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设成果,持续发挥其效益。
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期待着,巴渝大地上有更多“高颜值”的幸福河湖,不断为沿岸百姓的幸福生活“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