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学理论 > 身边榜样 > 正文

“重庆好人”刘海龙:“荣誉是我前行的不竭动力”

发布日期:2025-01-24 23:33 来源:视界网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

冬日早上7时许,晨光微熹,在石柱桥头镇赵山村,刘海龙顶着刺骨的寒风,拄着单拐,来到村里的公路扩建现场,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微信截图_20250123112146.png

“铲车驾驶员,碾盘组魏达权房间旁边堆积的泥石要赶快铲动一下,方便车辆安全通行。”“挖掘机驾驶员,魏达权屋后的石泥要马上移位,电力工人要进场搬迁电杆……”刘海龙边沿着公路“巡查”,边向铲车和挖掘机驾驶员安排当日的工作。

微信截图_20250123112300.png

出生于1977年1月的刘海龙,在2008年,双腿因患股骨头坏死重病,虽然落下终身残疾,但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下,重振起创业信心,在赵山村创办了重庆渝畅农(石柱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肉兔有3万多只,年出栏肉兔达13万只,成为全镇产业致富的“带头人”,在2023年第三季度,获评“自强不息·重庆好人”。

“在我困难的时候,很多人帮助过我,我也要尽自己所能,为乡亲们做点好事、实事。”对刘海龙来说,这份荣誉成为他感恩奋进,前行的不竭动力。

赵山村地处偏僻,常住村里的大多是年过半百的中老年人和小孩,留守村民大多以种植、养殖维持生计。

微信截图_20250123112203.png

“以前公路弯道多,路面又窄,且路面破损严重,大货车进不了村,产品运输很不方便,难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严重制约了全村的发展,拓宽道路成为大家的期盼。”拄着单拐,站在施工现场的刘海龙告诉记者。

民之所盼,政之所为。为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24年以来,石柱桥头镇党委政府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主动对接县交通运输委等部门,积极申报工程项目,得到了大力支持。

按照规划,赵山村的乡村公路要将原来的3.5米宽扩宽到6.5米,扩建总里程约9公里,总共需要占用数十户村民的林地、院坝等。

微信截图_20250123112320.png

“村道拓宽是我们迫切的愿望,占用的田地虽然没有补偿,也要大力支持。”“修路是好事,国家投资这么大,支持我村发展,我们必须配合。”为解决公路扩建占用林地、院坝等问题,刘海龙配合赵山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多次召开村民大会、群众院坝会,讲明扩建公路的诸多好处,得到了多数村民的理解。

针对少数不理解的群众,刘海龙苦口婆心,从理、情入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耐心细致摆事实、讲道理,问题迎刃而解,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认可。

“施工期间,海龙和村组干部给我做动员工作,我就把自家的玉米地让出来扩路,少种点玉米也值得!”碾盘组的李章珍老人说,路面加宽了,大家出行就更加方便、更加安全了。

从夏到秋、从秋到冬,刘海龙拖着残疾的身体,每天早早起床,在管护好肉兔的同时,整日在公路扩建施工现场协调事务、监督质量,有时候还要亲自动手干活,昔日白净的皮肤晒得黝黑,一双手磨起了厚厚的茧子。

微信截图_20250123112242.png

“他风里来,雨里去,为扩建这条路费了不少心血。”“他走路多了,双腿就疼痛,每天都要吃止痛药。”“他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大家都很佩服他。”说起刘海龙,干群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办法总比困难多,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想方设法去克服。”寒风吹来,刘海龙搓搓冻僵的双手,饱经风霜的脸上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目前,赵山村公路扩建工程施工进展顺利,村民期盼已久的连心路、民生路、致富路即将成为现实。

“铺下的是路、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赵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光权说,该村的道路扩宽后,能够进一步壮大全村辣椒、水稻、高山蔬菜、兔牛羊等产业的发展规模,助力全村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拓展出乡村振兴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