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之夜,重庆人在电视上看到了美丽家乡,全世界在总台春晚上看到了魅力重庆。今天起,我们推出系列节目《春晚里的新重庆》,回顾总台春晚“渝”见重庆的美丽瞬间。蛇年春晚,是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的首届总台春晚,在重庆分会场,非遗代表性项目贯穿始终。当春晚遇上非遗,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一起去看看。
当重庆分会场的演出拉开帷幕,一群“鱼儿”在江河间嬉戏跳跃,灵动的身姿点亮了夜空。这是来自大足的鲤鱼灯,不仅在主舞台上大放异彩,还在千厮门大桥上“露了脸”。
总台春晚重庆分会场万古鲤鱼灯舞表演人员蓝瑞晨:“作为一个参加过国庆70周年的演员,参加这次重庆分会场的表演,我感觉非常自豪,也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和熟悉我们的鲤鱼灯舞。”
总台春晚重庆分会场万古鲤鱼灯舞表演人员、大足区文化馆副馆长杨丽立:“大家看了总台的表演,如果喜欢我们大足万古鲤鱼灯舞的话,欢迎来重庆来大足体验我们的鲤鱼灯。”
从开州瑞兽金狮、梁平年画,到大足鲤鱼灯、南川石溪板凳龙,春晚重庆分会场重庆非遗元素惊艳亮相。为呈现出最佳效果,演员们排练数月,力求完美。在南川,石溪板凳龙队伍的团队顾问夏传红不仅是传承人,也是石溪镇小学的体育老师,通过“非遗进校园”项目,这项140多年的技艺在校园焕发新生。
南川石溪板凳龙非遗传承人夏传红:“一条板凳一条龙,舞出的是我们的精气神,让传统文化能够真的走得更远。”
此次春晚表演,铜梁龙绝对是亮眼的一笔,170多名舞龙队员携十条风格迥异的龙具参演,特别是1500℃铁花四处绽放,将过年的热闹喜庆氛围推向高潮。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铜梁龙在总台春晚重庆分会场的亮相,完成了国内重大活动的“大满贯”,而且是龙舞、龙具“双非遗”项目首次同台亮相,意义非凡。这份辉煌的背后离不开一代代“龙把子”接力传承。这次春晚的参演者中,有78岁高龄的铁水艺人赵吉明,也有刚成年的“00后”新生代。
铜梁区铁水艺人赵吉明:“我虽然年龄是大,但心还是年轻,为了把这个舞龙遗传下去,晚上要熬夜无所谓。”
铜梁区舞龙队员李安强:“我们00后一定要把铜梁龙传承下去,我们年轻这辈绝对要把打出去,越打越远这种。”
铜梁区文化旅游委党组书记、主任严勇:“探索非遗与旅游融合新路径,积极打造龙灯、龙舞、龙狮、龙马、龙舟五个文化品牌,把‘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廖梦然 周庆 伏毅 汤海林 特约记者 汪洋 王莹 唐湛 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