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重庆北碚的顺多利是一家隐形冠军企业: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000万辆,其中500万辆使用了顺多利的产品,在全球车用空调压缩机核心零部件铸造加工领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系列报道《加快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对话重庆顺多利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继群。
没有一朝成功的奇迹,只有时间沉淀的专精。顺多利用了31年,完成了从摩配到汽配,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也用技术和产品打破了跨国企业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
重庆顺多利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继群介绍:“电动空调压缩机它是由四大金刚组成,我们现在做了两大金刚。第一大金刚就是我们的壳体,也就是空气压缩机的骨架。今年我们投资8000万做第二大金刚,就是动静涡旋盘,解决替代进口。”
重庆顺多利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继群告诉记者:“在开他们全球供应商大会的时候,把所有全球的客户都邀请过去,我和他们坐一桌,其中一个日本人举个酒杯来敬我。他说你们做得太好了,你们的泄漏可以做到PPM(每百万份)4000以下,这么一个标准你们都可以达到。敬我的酒,我那个时候感觉到被尊重、被认可,给中国人争脸的那种感觉,我真的很幸福。”
董事长周继群和铝合金打了30年交道。从最初的仪器仪表行业转入摩托车,从摩托车转入汽车,再进入如今的新能源汽车赛道,顺多利的每一次转型都和重庆的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在周继群心里,2008年从摩配行业往汽配行业的转型最为艰难。
周继群说:“当时全球做汽车空调压缩机,世界顶级的有5家企业,这5家企业就瓜分了全球5000万辆汽车市场。那个时候特别是外企,它根本就不相信中国人能干得出来这个东西,你说你自己会做,怎么佐证,也就是你要经过国际的质量体系认证,拿到国际体系认证的资质,你才有机会去敲开做汽车零部件的门。我们花了10年的时间摸索出来,在什么样的一个范围内最适合做空调压缩机,肉大壁厚,而且孔隙很多,又不能泄漏的这种材料,这就是我们的专利技术,也是我们的专有材料。”
不漏,是顺多利的金刚钻,去年顺多利又刷新了自己的纪录,将铝合金压铸件最高承载压力从30公斤提升到260公斤,可以满足更高的致密性要求。不仅如此,企业建立了把经验数据化的“智慧一体化平台”,记录生产,也指导生产,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
周继群说:“我们的客户拿个3D打印的产品给我们,我们能够就把它去消化掉,所以我们叫提供高端铝合金一站式解决方案。客户也请我们在他们产品设计的过程当中,就希望我们去提前介入,这样提升他们的产品品质,降低成本。传统行业同样也有新质生产力,就是同质产品差异化、同类企业差异化,就是你的新质生产力。能做出来是技术,你要把它做成艺术!艺术的东西,就是别人喜欢嘛,你才能叫艺术。”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张嘉 田园 曾石 李旭 特约记者 李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