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是重要引擎。今年全国两会,重庆代表团提交全团建议,希望国家加大支持力度,助力成渝地区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走进位于重庆的中药新药创制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来自川渝两地的技术人员正聚焦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开展创新药物研发攻关。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阳勇:“在我们各自的优势领域方面,开展基础研究、团队建设、平台建设、人员交流合作,共同促进中药新药发展,支撑产业体系的提升。”
随着川渝加快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像这样的合作已渐成常态。目前,两地高水平创新平台达到320个,联合开展攻关项目257项,不仅催生一批重大原创成果,还促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两地科技协同创新不断跑出“加速度”。如何推动这一工作再上台阶?代表们以难点、痛点为靶点,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蒋凌峰:“以我所在的生物医药行业为例,相较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仍存在龙头企业数量不足、研发投入强度偏低、创新成果转化率待提升等问题。”
为此,重庆代表团全团建议提出,希望科技部会同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国家移民局等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支持成渝地区在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享受减计收入税收优惠、高技术人才移民、新建概念验证等平台用地纳入科研用地等先行先试政策试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史浩飞:“增强成渝地区科技型企业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积极性 ,支持他们叠加享受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重大科技成果。”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富治平 宋念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