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统一安排部署,我市从去年开始正式实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制度改革,目前已累计为患者减负超43亿元。
家住渝中区的张超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拿药。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政策实施前,她只能报销特病费用的一部分,而现在特病报销后的自付部分,她作为退休职工,可以再报销40%。
市民张超英说,去年自己算了一个账,用了5000多元,除了特病报销,门诊都给我报了,自己只掏了1000元。
市医保局待遇保障处处长田小刚介绍,此次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首创将门诊特病与普通门诊衔接保障改革模式,对特病患者门诊医疗费用进行再次保障,去年共为1471万特病患者减轻门诊费用负担5.98亿元。
据了解,所谓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就是将普通门诊费用主要由个人账户支付变为由医保统筹基金报销和个人账户支付相结合,通过调整个人账户基金结构,提高基金共济保障能力。包括特病在内,参保职工在我市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符合我市医保政策范围内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纳入普通门诊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直接结算。为方便患者市外就医,我市还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普通门诊统筹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去年市外定点医疗机构共结算191万人次。
市民张作美告诉记者,去年她就是普病,都报了3000多元,就是咳嗽、感冒、发烧。
来自市医保局的数据显示,一年来,全市2.9万家定点医药机构开通普通门诊统筹结算,共结算7053.27万人次,为参保职工减轻费用负担43.67亿元。从参保职工住院情况来看,去年总住院人次227.13万人次,较2023年下降9900人次,实现了近3年来职工医保住院率首次下降。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毛林涛 王祥 特约记者 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