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在政策红利与协同创新的共振下,重庆机器人产业正上演着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 “加速跑”。先来看一只不久前在全国两会上爆火的“明星”机器狗。
这是全世界智商最高的狗边牧,这只是“重庆造”的智能机器狗哮天,聪明狗狗大作战,你更pink哪只呢?
智能机器狗“哮天”是如何做到这么聪明、灵活又听话的呢?它的背后,是有硬科技在支撑。
眼前这个从重庆大学走出来的年轻创业团队,就是哮天的“主人”,他们花费了三年多时间,进行高动态机身硬件与核心控制系统的开发。在AI技术的加持下,让机器狗能够理解并响应语音指令,成为人们的智慧陪伴“宠物”,这也是我国首款实现高集成化的小型智能四足机器人。
恒之未来(重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康啸虎:“目前我们第一代产品的形态和功能,都已经基本完成了封闭,预计在今年年中就会做上线和发布。后续的话,我们在科研以及市场领域都会是双线并进的发展。”
这群年轻人的机器人梦想诞生在学生时代,2021年底入驻重庆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开展创业探索。基地从创业指导、场地供给、资金扶持、供应链对接等方面全链条“陪跑”,让他们实现了从“0”到“1”的快速突破。目前,像这样的硬科技创业团队,基地已经孵化出了25个,活跃在智能制造、智慧家居、未来出行等多个领域。
重庆明月湖国际智能科创基地总经理张艺蒙:“我们现在正在打造共享工厂,也能够去支持这些团队,从百台千台、甚至到万台的量产,通过这种支撑体系的构建,让他们能够把未来的研发、市场、销售、品牌等全系化的这种团队都放在重庆。”
初创团队加速突围的同时,骨干企业的增长潜力也正加速释放:国产工业机器人领军企业华数的涂胶和焊接机器人,已规模化应用在全球领先的汽车制造数智工厂;专注特种机器人研发生产的七腾,今年一季度订单成指数增长,它的王牌产品防爆四足机器人,在应急安全领域稳居头部地位。在政策引领下,全市积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
市经济信息委装备工业处处长王熙:“我们先后出台了‘机器人+’应用行动计划等系列措施,从顶层制度上为产业发展赋能,同时还发布了开源社区、开放场景、技术攻关等三类项目榜单,打造了10个市级‘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持续完善产业生态。”
以“机器人+”应用为突破口,重庆机器人产业发展正迈入“快车道”。目前,全市已集聚300余家机器人产业链重点企业,汇集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机器人国检中心等30余家研发平台,形成集研发制造、检验检测、系统集成和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按照计划,到2027年,重庆市将实现机器人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市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志杰:“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培育壮大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锚定五千亿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总目标,加快建成国内一流的智能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和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吴国盛 肖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