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文明祭扫寄心语 别样追思情更浓

发布日期:2025-04-04 20:03 来源:视界网/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

4月4日是清明节,我市迎来清明祭扫首个高峰日。各地大力推广鲜花祭祀、代客祭扫、手写家书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让追思在新风中绵延。

在高新区龙居山陵园,不少市民手捧鲜花前来祭扫,整个园区看不到焚香烧纸,菊花和挂青成为主流。

市民:“以前那种祭祀方法容易引起山火,现在都响应政府的号召,文明祭祀。”

市民:“一没烟,二没灰尘,环境给人一种很舒适的感觉。”

在綦江区青龙山公墓,工作人员手捧鲜花来到一处墓位前,细心擦拭墓位,敬献鲜花,鞠躬行礼,现场氛围庄重而肃静,整个“代祭祀”过程拍摄下来,发送给墓主亲人。在铜梁区福果山生命纪念园,每天都有10多位不能亲自到园区祭奠的逝者亲人,联系工作人员提供代客祭扫服务。

铜梁区福果山生命纪念园副总经理周琳:“我们可以提供鲜花、水果,包括帮他们阅读一封家书,来表达他们的一种思念之情。”

而在璧山西郊福寿园,数十位市民则选择以手写家书的方式,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他们在特制的环保信笺上,写下埋藏内心的话语,一封封家书纸短情长。

市民:“(写给)我外公,家里面都好,放心吧。这是很好的方式,我们平时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就写在家书里面。”

在永川区第三届清明集体共祭活动上,全新引入的“数字缅怀”环节,通过AI技术动态复现了23位逝者的音容笑貌,为逝者亲属带去安慰。

逝者亲属邓女士:“我是提供了我爷爷奶奶的照片,看到他们惟妙惟肖地在展示,在跟我打招呼,在跟我沟通,比较激动,一次相当于是云端的拥抱。”

市民政局统计显示,我市已迎来清明祭扫首个高峰日,截至4月4日下午两点,全市殡葬服务机构现场祭扫群众28.31万人次,全市有19.95万人选择绿色低碳祭扫,网络祭扫1368人次。

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彭友谊:“会同市委文明办、市林业局下发了安全文明祭扫倡议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移风易俗进社区、殡葬改革进农村等主题宣传活动,弘扬文明健康绿色安全的祭扫新风。”

(重庆广电-第1眼TV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