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科技 > 科技前沿 > 正文

【重庆辨识度】两轮突围 智能网联赋能产业升级

发布日期:2025-04-23 20:32 来源:视界网/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渝视察时指出,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重庆正加快建设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今天的“重庆辨识度”,跟随主持人看新重庆工作室,去看一家老牌摩企,如何实现产业升级、换道超车。

第1眼TV主持人王延斌轻点手表,宗申RX650启动声瞬间响起。

摩托车也能智能网联啦?没错!看似简单的远程解锁,其背后是整套“智能网联”系统的精密协作。

相比汽车,摩托车重心更高、容错空间更小,智能化转型,也面临更严格的挑战:动态平衡控制、复杂路况感知和主动安全防护,每一项都是技术高墙。

重庆宗申机车电子电气设计部经理陶然介绍:“这是我们刚才采集的车身数据,你看全程三次压弯,系统都自动平衡了你的车身姿态,感知到压弯角度超过了20度的阈值,轮胎的抓地力下降的时候呢,系统就会主动降低发动机的动力,同时弯道ABS把原本要冲出去的力道,转化成安全的制动力,保证车身不会侧滑。”

重庆宗申机车主动安全专业室主任刘小琳告诉主持人,这一切得益于他手中的ABS控制单元,配合IMU六轴惯量传感器,它们是维持车身平衡的核心部件,相当于人的“小脑”。它能以每秒1000次频率,采集车身的姿态数据,配合弯道控制系统,在0.2秒内能完成车辆的动力分配调整。

重庆宗申机车电子电气设计部经理陶然表示,摩托车智能化,绝不是“汽车方案”的平移,因为两轮的摩托是“肉包铁”,安全Buff必须叠满!“非凡智能平台”是他们独立研发的摩托车智能网联系统,它就像给车装了一个“大脑”:高清摄像头就好比我们的“眼睛”;毫米波雷达好比“耳朵”;云端智能数据好比“参谋”,正是具备了这些条件,摩托车的感知能力才会越来越强。

重庆宗申机车电子电气设计部经理陶然说:“比如说我们的骑行用户,在骑行的过程中摔了车,我们的车载陀螺仪就会把我们的摔车信息告知到我们的后台,我们的后台客服系统就会第一时间联系到我们的用户,或者直接拨打120进行现场救援。”

重庆的智能网联摩托产业的异军突起,背后有强大的依靠。当前,在重庆“车路云”一体化战略推动下,传统摩企的智能网联转型,走出了特色路径。

重庆宗申机车电子电气设计部经理陶然:“截至2024年底,我们已经完成了100多万公里的测试,新增智能网联相关专利十多项。”

作为“摩托之都”,重庆以深厚的制造底蕴抢抓转型机遇,推动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高端化跃升。如今,年产整车650万辆,出口503万辆的硬核实力,印证了“没有落后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和技术”的破局之道。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李臻 陈霆 李小白 王延斌 章程 特约记者 陈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