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重庆,“8D魔幻”已经成为一张城市名片。而对于驾车来说,“导航看了都沉默”的8D路况,是对这座城市最深的印象:这里“桥隧占比”高、道路层级复杂,也因此,重庆成为智能驾驶公认的“天然试验场”。9月28号,一场名为“千里走8D”的实景挑战,交出了高分答卷。这只是当晚“山城夜宴”的一道开胃菜。在这座山水之城里,“AI+车+城市”的未来出行图景,正在逐渐显山露水。今日聚焦,我们由此展开。
从“8D真人秀”看智驾硬实力
9月28号,“AI重庆智驾之夜暨千里科技品牌发布会”在重庆举行。核心亮点,莫过于一场充满重庆特色的“千里走 8D”实景挑战,知名导演徐峥与职业赛车手马青骅同台,用千里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对决”重庆的复杂路况。
这场挑战,选的全是硬骨头:比如歌乐山的连续急弯与陡坡,考验系统对弯道会车、坡度控制的响应;再比如:盘龙立交桥 ,被称为 “中国最复杂立交桥”,上下 5 层、共15 条匝道,要求智驾系统精准识别道路层级;还有,老司机都“手心攥汗”的解放碑商圈人流密集区,突发状况复杂多变,对智驾的安全防护这块儿,提出了极高要求。
“试驾选在重庆这地方,真是绝了”,徐峥感叹道。与职业赛车手相比,导演徐峥的挑战更接近普通驾驶人。在这些“硬骨头”场景中,他与智驾系统配合默契,顺利完成了所有挑战。这份智驾的8D答卷,背后来自千里科技的技术支撑与AI布局。
发布会上,千里科技发布了最新的“千里计划”,其核心是“One Brain,One OS,One Agent”,这是一个AI勾勒的远景,即:AI不止于智驾辅助,而是通过融合,实现跨终端、跨场景服务。
这与重庆勾勒的产业图景不谋而合。就汽车工业来说,重庆有“产业链厚度”,有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的政策支持,还有广阔的汽车消费市场,和智驾试验场景。千里科技与重庆踩动新的引擎,将产生1+1大于2的效应,这座汽车之城的目标,也在步步靠近。
这次的实景测试,精准应对了“鬼探头”、断头路停车、极窄车位停靠······等等复杂场景,加上重庆的复杂路况,全方位考验了智驾应用的高安全性与高适应性,这背后,是“以场景促技术、以应用促产业”的发展思路。重庆不仅成为技术落地的 “试验田”,更成为产业标准的 “输出地”。还有一个“重庆范式”,也在这场发布中得到验证:以整车企业与科技公司的深度绑定,形成 “龙头引领、链条延伸、生态共荣”。千里科技就是典型的例子。从土生土长的力帆,到发布英文品牌名“AFARI”,其间,完成了赛道切换和产业变革。
从“力帆”到“千里”
一场产业的蝶变
“‘Afar’是意思是遥远和广阔,代表了我们的千里之远;‘Afar’后面的‘I’是Inteligence,AI的I,代表了我们的千里之智。”重庆千里科技公司董事长印奇,在发布会上解释了英文品牌名的内涵,更多的,也是企业展望的未来。事实上,第一代AI创业者、旷视科技的创始人——印奇加入千里科技,这本身就是面向未来的一次转型,不少人感叹“最懂AI的人来到了车圈儿”。
而回看企业的来处——力帆,大家也不陌生。从“力帆”到“千里”,从传统造车到“AI+车”,这不仅关乎一个企业的过去与未来,也为汽车产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一份“重庆范式”。
制造企业努力向科技型企业转型,全力拥抱AI浪潮,同时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出行三大领域布局,让智驾更 “聪明”、更全面,也让落地成本更低。围绕“AI+”进行产业重构,这既是一场技术创新,又是一场产业整合的革新。
山城的夜空中,无人机用“超级助手”“赛博伴侣”和“移动空间”等科幻图案,勾勒出“AI+一切”的答案,这个智驾之夜,也将在汽车发展的漫漫星河中,留下点点亮色。
大到一个产业,小到一家企业,赛道切换或产业变革,并非信手拈来,关乎着一座城市关于未来产业的布局和生态构建。重庆之于千里科技而言,有着成熟的汽车工业和场景,有着完整的配套和集群发展格局,不论是制造、供应链、人才,还是政策,都有着显而易见的支撑。而千里科技,集聚了吉利、旷视科技之力,与长安、赛力斯一起,将构成重庆汽车龙头企业的新矩阵,打造“AI+车”的新生态。对于“AI+车”驱动的未来图景,四位汽车领军人物,都有着更远的展望。
“AI+车”:新风口将成新变量
在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朱华荣看来,汽车未来就是一个可自进化的、可自学习的智能汽车机器人。
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提到,“AI+车”要成为移动智能体,是有情感、更智慧、更安全、可信赖的移动智能体和生活伴侣。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人工智能应用在汽车这个领域,是革命性的,完全是史无前例的,而且开启了一个令人非常振奋、无法想象的广阔的空间。
重庆千里科技公司董事长印奇认为,当“AI+车”发展非常壮大之后,它其实会提供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未来会有各种各样具身的场景、终端涌现。
重庆正加速迈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打造汽车产业创新策源地是重要一步,核心在于:把AI 技术与产业基因深度融合,让创新应用与城市场景无缝衔接。而“AI+车”将成为关键变量。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 李书福:
“重庆的汽车产业很有前途,很有未来。”
重庆千里科技公司董事长 印奇:
“我们希望能成为重庆整个智能网联车的一个AI的底层赋能力量。”
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
“我们把重庆的新能源汽车高度,把它拉高一点,成为世界级的新能源汽车的品牌。”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 朱华荣:
“推进产业的发展,把中国汽车产业在这一轮创新实践当中所创造的优势,向全球进行普及。”
向全球展示汽车产业的实力,是重庆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的有力一步,最终目标是:让重庆汽车走向世界、迈向一流。重庆“渝车出海”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力争“渝车”整车的年出口量,在全国占比达到10%,不断增加竞争力。按照这一目标,整车企业正在加速扬帆出海,与之相伴的是:出征车展、海外布局也“马不停蹄”,走出国门、“圈粉”全球。
亮剑!“渝车出海”驶向星辰大海
这是不久前在德国慕尼黑车展上,长安汽车作为“新央企”的首秀,科技作为一种品牌态度,成了最大的亮点。在慕尼黑车展上发布的多款产品,都展示出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
在素有“汽车工业奥运会”之称的顶级车展上,车企的积极表现,也是汽车加速出海的信号。长安汽车是最早参展慕尼黑车展的中国整车厂商,当时仅此一家、“孤军奋战”,而如今,放眼望去、伙伴众多:赛力斯首次在海外亮相新一代超级增程系统,以及魔方技术平台,现场引发围观,激起国外汽车厂商的合作意愿。
包括两家重庆整车车企在内,本届慕尼黑车展,中国的整车企业,占了整车参展的50%。中国参展企业总数,从上届的70余家增加至100余家,涵盖整个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中国汽车正从“单车出海”模式,向“产业出海”模式转变。
“渝车出海”就是其中的缩影,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出海,从单一的产品销售,迈向:产业链出海和价值链升级。这次智驾之夜,也是重庆“剑指”全球智驾领域的一次“亮剑”。按照千里科技发布的18 个月 Robotaxi 计划,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全产业链的布局。之后,将在全球10座城市部署Robotaxi ,每座城市至少 1000 辆 。这个规模,足以让普通人通勤坐上“无人驾驶出租车”。一个智能化的新起点,一次面向AI的再出发,打开新的想象。“渝车出海”,驶向的是“未来出行”的星辰大海。
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重庆悄然完成了一场产业跃迁,不仅切换赛道,更重构了产业逻辑:重庆不仅“造车”,更是在“造链”、“造生态”:让“聪明的车”跑上“智慧的路”、用上“高超的云”,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宏大的布局,指向“让生活更美好”的宏大愿景,这也是现代化人民城市的题中之义。
(重庆广电-第1眼 吴霜 袁媛 吴静 李艺 丁琳 尹力 陈力 综合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