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重庆市改革发展最佳实践案例名单中,“构建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机制”榜上有名。聚焦从人才引育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全周期关键环节精准“滴灌”,我市持续畅通人才创新创业链路。
供职于阿维塔科技的工程师林千,是汽车领域的一名内外饰专家。通过“渝才荟”应用,他递交了人才认定申请,不到10天,就正式认定为新重庆人才D类。除了审核速度快,科学的评价标准也让他感受到重庆对人才的尊重。
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内饰设计主任工程师林千:“传统的人才认定机制通常是着重于他的博士学位或者是一个人才的称号,相比起来现在更强调从业经历,也包括他的综合考虑、他的薪酬、他的创新能力。”
近年来,重庆大力实施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机制改革项目,一体实施人才分类评价、科研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服务支持、资源要素集成等5类改革举措。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陪跑人”服务应运而生。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就打造了4支陪跑队伍,为人才创业提供技术对接、项目遴选、融资支持等服务。
清安储能技术(重庆)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博:“陪跑团队从我们的办公场地选择、创业初期的市场业务拓展、融资等领域都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支撑。”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群工作部人才科科长张军伟:“建设运营了全市首个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目前我们已经签约了57家专业服务机构,累计促成了265项创新成果在高新区落地转化。”
记者从市委组织部了解到,通过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机制改革,我市已形成线上“渝才荟”、线下服务港联动运行的综合场景,高层次人才达6300余名、较改革前增长32.3%;在服务港集聚创业团队800余个,催生硬科技企业超过360家。
市委组织部人才发展中心副主任许薇:“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思路,迭代推进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机制改革,持续深化五类改革举措。同时,升级打造‘渝才荟’和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为人才提供更多系统、便捷的服务。”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苏杭 张阳阳 郝岱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