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毕业季,在收获毕业喜悦的时候,同学们也关注自己的人事档案。它包括了学位材料、党团材料、奖惩记录等等,一旦丢失会对个人考公考编、申报职称、核定社保待遇都将带来影响。那么,毕业后人事档案到底去哪里了?一起来了解一下。
最近,重庆某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小方因为暂时还没找到工作,把自己的档案从学校寄到了户籍地所在的人才服务中心。因为怕档案丢失,她还专门跑了一趟人才服务中心查询。让她没想到的是,整个过程比想象中方便了不少。
据介绍,按照相关规定,人事档案严禁个人自带、保管或拆阅。在大学生毕业时,学校会根据毕业去向转递档案。在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档案直接转到工作单位。在非公企业工作或暂未就业的,则转到工作单位或户籍所在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如果是重庆市内的这类人员,可以通过“渝快办”,线上办理档案转入转出和存放地查询等业务。
目前,我市保管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总量已超过260万卷,其中,年均接收的高校毕业生档案就超过20万卷。通过一套全国领先的 档案业务经办及管理系统,我市已构建了从接收到利用的 档案 全流程追溯机制。 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将提供免费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基本公共服务,不收取任何档案保管费、查阅费、证明费、转递费等名目的费用。同时,通过“川渝通办”,川渝两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接收和转递,也无需再开具调档函,通过档案系统传递调档函类信息即可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