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9.9%,位居全国前列。”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钟熙在9月23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九场)上介绍,换个角度来看,重庆工业仍有60%左右的是传统产业,这是我们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能放弃,也不会放弃的部分,更为重要的是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也会形成新质生产力。

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钟熙。杨雨实 摄
据悉,重庆在“十四五”期间把技术改造作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转型的关键一招,谋划实施了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天工焕新”、绿色制造梯度培育三大工程,加力促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以技术改造的“含新量”“含智量”“含绿量”提升工业经济增长的“含金量”。
推动设备“更新”,制造引擎变得“更强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产设备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我们把设备更新作为抓技术改造的关键“发力点”,抓住国家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政策机遇,引导推动各类制造业企业广泛开展设备更新。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出台以来,全市制造业企业更新的关键和重要设备已超2万台(套),所形成的设备投资是政策出台之前的1.3倍。比如,通过设备更新就相当于一个车队整体更换了新发动机,具备了更加强劲的动力。
推动数字“焕新”,制造过程变得“更智能”。智能制造是推动制造强国战略的主攻方向,我们认真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大力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我市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三个标志性指标位居西部第一,第一个指标是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数字化研发设计企业比例达86.7%,西部第一;第二个指标是关键生产环节实现数字化控制的企业比例达65.6%,西部第一;第三个指标是22家企业建成国家级卓越级智能工厂,西部第一。
推动绿色“出新”,制造方式“更环保”。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质上也就是绿色生产力。我们深入推动“绿色化”与“数字化”双化协同,上线“工业绿效码”,以数字化手段做好企业信息归集,开展企业清洁化诊断,帮助企业找到绿色低碳转型方向。“十四五”时期我们为企业量身定制了2500个节能改造方案,推广绿色技术装备1200余台(套)。例如推动我市钢铁行业重点企业实施全域超低排放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