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
正值江津区李市镇大桥村的赶场天
一大早
调解室门口的那张茶桌边围满了人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得热络
中间那位穿着蓝色布衫的老人
安静地听着,也偶尔插句话
脸上总带着点笑意他就是90岁的邱坦银



大家都叫他“邱老书记”。这个称呼,从他担任乡干部那年起,就没变过。如今他已经退休30年,可无论是调解纠纷、捐款修路,还是创办老年体育协会,他始终没离开“书记”这个角色。用他的话来说,“我是共产党员,这辈子都不能闲着。”

邱坦银的荣誉证书。记者 陈婷 摄
在他的推动下,大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修了十几条通组公路,有了热热闹闹的老年协会,“一桌茶”的“夕阳调解室”队伍越来越壮大。邱坦银曾获“四川绿化奖章”、“重庆市劳动模范”、“重庆健康老人”等荣誉,获评“李市镇优秀共产党员”21次,他成了众人最可信、最敬佩的人。
一杯清茶化纠纷 乡邻和睦三十载
“他办事公道,我们都服他!”72岁的吴廷召一句话道出大桥村村民的心声。退休后的邱坦银,依旧居住在大桥村的老房子里。每到赶场天,他家门口总会摆上一桌茶,这桌茶是邱坦银化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的“调解台”。

邱坦银在调解室里调解纠纷。记者 苏盛宇 摄
有一次,村民胡元林与朱泽辉因玉米田越界浇水起争执。胡元林的秧田挨着朱泽辉的玉米地,浇玉米的水溅了秧叶,胡元林气不过折了玉米叶,朱泽辉转身踩了秧苗,争执间差点动了手。消息传到邱坦银耳中,他火急火燎赶去现场。当时正是中午,太阳正毒,老人蹲在地里,一边丈量土地,一边唠叨:“从这里开始是你家田,这边是他家的,这都是老地方,怎么能忘了?”没有一通大道理,没有摆官架子。他就用那一双走了几十年田埂的脚,丈量出一个公道来。最后,两人都低了头,握手言和。
记者注意到,邱老书记的调解记录本已有厚厚一沓,字迹工整密实,记录着这三十年来的家长里短:兄弟争牛棚,妯娌吵灶台,地界分不清,抚养费不给……邱坦银说,调解是有讲究的,最重要的九个字,他常常挂在嘴边——“法为上、礼为先、和为贵”。30年来,他累计帮助村民调解矛盾纠纷2000余次,带头守护了乡村和谐。

邱坦银的调解书。记者 苏盛宇 摄
从一个人摆茶,到如今发展成14人组成的“夕阳调解室”,他成了大桥村“枫桥经验”的践行者。“我们要把这个调解室一直办下去。”调解室成员康明华说,他曾是村里的大队长,退休后加入了“夕阳调解室”的队伍,“邱老书记坚持了一辈子,我也想接着干一辈子。”
现在,邱坦银还是那张茶桌的“坐馆老先生”,但更多时候,他更像是一个“点灯的人”,把光亮传给了更多人。
豆花香里藏深情 捐资铺就幸福路

村民在邱坦银(右一)家里免费打豆花。记者 苏盛宇 摄
磨好的豆糊要滤渣,这道工序最费功夫,他却坚持过滤分离好后再交给村民。他熟练地把滤布铺在摇架上,将豆糊倒进去,双手攥住布角反复晃动,豆浆顺着布眼细细密密渗下来,留在布上的豆渣被他攥得紧实。从磨浆机清洗准备到过滤分装结束,耗时近50分钟。
“你看这滤得多干净,替我们省了多少事哟,邱老书记多年来总是这么用心地帮助我们。”村民林光德感动不已。二十五年如一日,邱坦银的磨浆机磨坏了7台,滤布磨破了200余张,木制摇架也更换了3副,他累计帮助村民磨豆子3000余次。虽然如今年事已高,可只要有人来,他都会高兴“接单”,从不说“累”。
这份藏在豆香里的善意,也铺就了大桥村的幸福路。那年调解修路矛盾,一户村民蹲在泥地里红着眼圈嘟囔:“我家实在拿不出钱,这路不修,车就到不了我家门口……”话里的困窘像根刺,扎得邱坦银心口发紧。当天,他把省吃俭用攒下的退休金一张张数出来,替那户村民垫上了修路钱。
“路通了,好日子才能滚进来。”他总是这样给村民们说。这之后,他又陆续为村里十余条通组公路捐款,小额多次,累计起来超万元。他说:“我年纪大了,出不了多少力气,能做的,就是拿点钱出点心。”
一次,在邱老书记家磨完豆子的刁明超,转身就跑到了村委会,嗓门带着粗气却格外清亮:“我在邱老书记那儿免费磨了好些年豆子,先前修路他省吃俭用捐款,这回村里修路,我也要跟着捐钱出力!”
在邱老书记多年善行的浸润下,助人为善的种子在村民心中深深扎根。2024年,一条由大桥村村民捐资新建的泥结石李家洞公路,笔直地通到了村民家门口。路的尽头立着块功德碑,碑上密密麻麻刻着148位村民的名字,每一笔捐款都是大伙齐心互助的成果。30年来,邱老书记带动村民捐资修路50余公里,村民生产生活更通畅便捷。
创办体协聚活力 桑榆未晚霞满天
2005年的春天,他敲开了三位退休老友的家门。“咱办个老年体协吧,让老人们有个地方聚聚。”话刚说完,就有人犯愁:“没场地,没经费,怎么弄?”邱坦银一拍大腿:“我家堂屋腾出来!钱的事,咱们一起想辙!”那天起,邱坦银那间铺着水泥地的堂屋,就成了村里老体协的“根据地”。一张旧方桌、四张旧长凳,墙上贴着手写的活动安排,第一回开会,四个老人围着一碗粗茶,聊得眼睛发亮。

邱坦银在老体协办公室办公。记者 苏盛宇 摄
老体协组织会员学习。记者 陈婷 摄
面对经费短缺问题,他积极通过开展个体经营、联合企业合作等方式,精心组织策划经济创收活动,并将全部收益捐赠用于支持老年体育协会的活动开展。从走街下乡玩龙灯到餐饮一条龙服务,从利用闲置田土种植稻谷、青蒿、野菊花等作物售卖,到承包公路维修维护,邱坦银全程带头开展宣传动员、活动组织、收支管理等工作。就这么一点点干、一点点攒,大桥村老体协像棵老树发了新芽。如今,协会有了单独的办公场所,设置了健身场、娱乐室、阅览室和康复理疗室,会员从最初4人发展到819人,固定资产22万余元、存款12余万元。“这些资产将全部用于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邱坦银自豪地说道。

老体协开展文艺下乡活动。
“协会现在是我们的‘第二个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79岁的会员周焕清激动地说。协会每年利用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文艺表演、走访慰问、结对帮扶等活动,邱坦银还自编快板书、歌曲等节目,带动老年人宣传农村好政策,广受欢迎。协会成立20年来,累计开展政策宣传、文体展演、志愿服务等活动300余次,大桥村也因此多次获评“重庆市银龄健康之家”、“全民健身示范村”等称号。
他就是邱坦银,大桥村的“主心骨”,也是这片土地上,最有温度的“好人”。
(江津区融媒体中心供稿)
文明有礼·宠粉福利
为感谢大家对“文明重庆”公众号的关注与喜爱!“文明重庆”公众号每周推出“文明有礼·宠粉福利”活动!一大波神秘礼品已经准备就绪,等你来领哦!
1.在“文明重庆”公众号推送的每篇文章下面点击“点赞”“推荐”和“分享”,转发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2.小编将分别选取每周“点赞”“分享”和“推荐”三项互动行为中表现最活跃的前3位粉丝,赠送精美礼品一份。
3.获奖名单于次周二在“文明重庆”公众号公布,我们将私信获奖者发放礼品。
以上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文明重庆”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