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学理论 > 身边榜样 > 正文

暴雨中,垫江干部接力“抢”出八旬老人!

发布日期:2025-08-13 14:30 来源:视界网/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

8月10日,暴雨黄色预警拉响。重庆垫江县各镇村干部闻“汛”而动,冒雨拉网式排查隐患,全力转移受威胁群众。风雨中,一场场守护生命的接力在城乡间展开。截至11日,仅澄溪镇就安全转移群众68户、172人,全镇地灾风险源红色预警范围内人员全部转移。

镇村干部大雨中排查隐患.jpg

镇村干部大雨中排查隐患

8月11日上午10点,豆大的雨点砸在垫江县澄溪镇十字村3社泥泞的小路上。村党支部书记杨大明步履匆匆,心悬到了嗓子眼——前一天刚被安全转移至县城女儿家的八旬老人康玉碧,竟又出现在自家老屋前。

“康嬢嬢,昨天不是送您上车了吗?这雨太大,屋后坡体有滑坡隐患,太危险了!”杨大明冲进院子,雨水顺着伞沿淌下。

“我就要守着我的屋、我的菜!”面对再次上门的干部,老人语气坚决,溅起的雨水仿佛也带着她的执拗。

康玉碧老人长期在县城女儿陈安英家居住,因惦念老屋和屋附近的菜地,时常返回。8月10日,接到预警的镇村干部排查发现,康老太家屋后陡坡已现狰狞裂纹,这是明显的滑坡前兆,经反复劝说,才将老人送上开往县城的末班车。谁料,放不下心的老人,竟冒雨悄悄返回。

雨势渐急,瓦片噼啪作响。干部们围在低矮的堂屋,道理讲了一遍又一遍。老人攥着衣角,只是摇头,脚下的泥水洇开一片。时间在雨声中流逝,险情不等人!杨大明立刻拨通老人孙子陈刚的电话。

镇村干部劝导康玉碧撤离.jpg

镇村干部劝导康玉碧撤离

中午,陈刚顶风冒雨深一脚浅一脚赶来。祖孙俩在堂屋低声交谈,话语被屋外的暴雨吞没。干部们暂时离开去排查其他隐患点,心却始终悬着。

雨,没有停歇的意思。山沟腾起白茫茫水汽,天地混沌。下午,当杨大明带着镇村干部第三次踏入小院,泥水早已浸透裤腿。

“要走你们走,我死也要守着这里。”老人背过身去连连挥手,语气里带着豁出去的固执。

“康嬢嬢,您听听这雨!看看这裂缝!”杨大明的声音穿透雨幕。他几步跨到后窗,指向窗外——屋后那道被雨水冲刷得如同大地撕裂的裂缝,在灰暗天光下触目惊心,“水都灌进坡里了!这坡随时可能滑下来,太危险了!”

老人身体微颤,缓缓别过脸,目光痴痴投向雨幕中那片模糊的菜地,沉默。屋内只剩下沉重的呼吸声与屋外狂暴的雨声。

“菜烂了能再种,坡体要是出问题,人出事可咋办?”

“房子都是死的,人在才是根本啊!”

“想想老伴儿,想想安英他们,女儿还等着您回去呢……”

干部们的声音混合着担忧与恳切,在狭小的空间里回响。雨水混着汗水,从他们疲惫却坚定的脸上滑落。

镇村干部带着康玉碧平安转移.jpg

镇村干部带着康玉碧平安转移

仿佛过了一个世纪。老人紧抿的嘴角几不可察地松动了一下。她深深吸气,又缓缓吐出,肩膀似乎垮塌下来,喃喃道:“……好吧,我走。”

下午4时许,村里的越野车亮起雾灯,碾过泥泞村道,载着老人缓缓驶离风雨中存在滑坡隐患的区域。半途,与焦急赶来的女儿陈安英汇合。

“妈!”车门打开,女儿带着哭腔紧紧搀扶住母亲湿冷的手臂。这一刻,车窗内外所有悬着的心,终于重重落地。

车灯刺破雨帘,载着安全撤离的老人,驶向远方温暖的灯火与亲人的怀抱。身后,那片曾牵动众人心的坡体与老屋,渐渐隐没在群山雨幕之中。

风雨中的“拉锯战”,最终以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画上句号。这不仅是康玉碧老人一家的安全转移,更是垫江县广大基层干部在防汛救灾一线,用责任、耐心和智慧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缩影。干群同心,在暴雨中筑起的,是一座座守护生命的坚实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