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学理论 > 身边榜样 > 正文

凡人微光|王鹏:16年 他让山里孩子看见“山那边的世界”

发布日期:2025-09-12 13:49 来源:“文明重庆”微信公众号

一个老师用16年时光

让山里的星光终于照向远方

“王老师,我今天直播卖了50斤腊肉,都是村里阿婆自己熏的!”手机那头,隆湘玲语气雀跃。王鹏看着屏幕上姑娘熟练打包快递的身影,回忆起16年前的那个午后——湖南省凤凰县腊尔山镇叭苟村的土操场上,10岁的隆湘玲攥着他的衣角,小声哼唱着他教过的歌。跑调的歌声中,藏着一个山里孩子对“外面世界”最初的好奇。

这一幕,是重庆市綦江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客户经理王鹏16年乡村教育公益路上最寻常,也是最珍贵的片段。“比捐赠物资和获得荣誉更重要的,是曾经需要被照亮的孩子,终于长成了能发光的人。”王鹏说。

e4adabf227ee5cd7062e3e41e8a7d0fb.png

王鹏为支教学校的孩子们带来学习物资。(资料图片)

牛圈里的一夜

坚定了助学目标

2009年暑假,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大二学生王鹏,从一个做公益的姐姐那里听说叭苟村孩子上学艰难的消息。他揣着勤工俭学攒下的300元钱,挤了12个小时的硬座,又转了3趟颠簸的客车,终于抵达这个苗家村落。

泥路蜿蜒,当地的小学只有34个孩子,不同年级挤在一间教室上课。

在一堂“梦想课”上,王鹏问大家:“长大想做什么?”台下沉默许久,有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怯生生地说:“跟爸妈出去打工,能挣钱。”更多孩子跟着点头,“打工能吃饱饭”“打工能买新鞋”……

放学后,王鹏跟着学生龙忠保家访。那是一间土房,龙忠保的妈妈卧病在床。“老师,今晚就睡牛圈吧,垫点稻草能暖和点。”龙忠保低声说。

“那晚我躺在牛圈的稻草上,听着牛的呼吸,望着棚顶漏下的星光,一直想,这些孩子还不知道山的那边有大学、有科学家、有靠知识改变的人生。”王鹏回忆,“我想帮孩子们看看外面的世界。”

于是,他白天教学,下课后陪孩子放牛、砍柴,把带来的钱全换成文具和图书,教他们画画,开设“常识课”,告诉孩子们北京在哪里、大学里有什么,一点点播撒希望的种子。

带资源做公益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干客户经理和做乡村教育公益其实是不冲突的。”王鹏说,“我去东溪、打通、隆盛以及其他镇街服务客户的时候,都会问当地是否有村小,需不需要帮助,需要的话我就协调组织资源、人员,安排活动。”

2012年,参加工作后的第2年,王鹏发起留守儿童爱心陪伴活动,号召同事和社会人士为山区孩子过“六一”。他组建的志愿服务队从1人扩展到30多人,定期前往綦江、彭水、黔江等20多所乡村小学送物资、送关怀。截至目前,累计带动1000余名志愿者,捐赠物资超100万元。

2023年2月,作为重庆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选派的支教老师,35岁的王鹏前往彭水县三义乡中心小学。该校298名学生中,约200人住校,最小的才4岁。

王鹏从“吃”入手。他每天中午陪孩子们在食堂吃饭,积极向上级争取,让全校学生喝上免费牛奶,还请来重庆营养协会专家指导三餐搭配。

“‘玩’和‘学’更重要。”王鹏说,他请昆虫相关领域的博士教孩子们识别昆虫、预防疾病;联系律师朋友用漫画版《民法典》普法;在网上发起“心愿认领”,300多位爱心人士为孩子们准备“六一”礼物,20多名志愿者专程到校陪孩子们做游戏。

“想让孩子们运动,我得先带头。”早上7点和晚上7点半,王鹏会去操场跑步。从一开始只有几个孩子好奇跟随,到后来队伍越来越大,连50多岁的老师也加入进来。“有时我‘偷懒’,看到学生主动去跑,心里特别高兴。”

6ac6a7857e1530b31041adcb05cb96ae.png

王鹏(右一)与支教学校的孩子们合影。(资料图片)

16年的回响

爱在持续流淌

在彭水县三义乡中心小学支教结束后,王鹏写下歌曲《山的那一边》,教孩子们唱:“我的家乡在山的那一边,鸟语花香和片片的良田……”

16年的坚持,渐渐有了回响。

龙忠保半工半读,考上警察学院。“他说要当警察,保护妈妈和弟弟妹妹。”王鹏说。

隆湘玲成了“直播达人”,卖土特产,帮村民带货。

在叭苟村出生的隆小珍,毕业后回到腊尔山希望小学当老师。

……

随着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持续推进,王鹏支教过的村庄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回乡建设。

如今,王鹏开通了微信视频号,他发布的支教短视频得到不少网友的关注。他在《山的那一边》歌词里,加了一句“山的这一边,有爱在等你”。

“我一个人跑不动的时候,总会有人接着干。”王鹏说。就像三义乡小学的操场,他跑了一年,现在有更多人在跑——孩子们跑向未来,志愿者跑向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