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学理论 > 基层宣讲 > 正文

城口县明通镇:锣鼓声里传来阵阵文明新风

发布日期:2025-07-23 11:49 来源:第1眼TV-华龙网

“城口殡葬新规定,提倡大家讲文明;我在此处调个韵,一个一首往前行;城口殡葬十提倡,抵制办事搞铺张;提倡抵制各十样,移风易俗永发扬……”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前河流域回荡,引得途经行人伴着晚风徐步,忍不住轻轻跟着哼唱。

政策宣讲接地气 精神文明筑根基

“我们要利用走访入户的好时机,多和群众拉拉家常、讲讲党的政策;实在不行就晚上陪群众散散步,在休闲中把工作做细做实。”城口县明通镇党委书记林璨说。

近年来,城口县明通镇立足实际,以“精准务实、服务群众”为导向,整合农家书屋、道德讲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构建起“1镇实践所+7村(社区)实践站+N网格点”的文明实践矩阵,让阵地贴近群众、服务直达眼前。同时组建由镇村干部、基层治理观察员、“三人锣鼓”传承人等组成的宣讲队伍,用方言土语、非遗演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农惠农政策——在“三人锣鼓”唱段里融入政策要点,在农家书屋专设“政策角”陈列宣传手册,让群众在休闲中懂政策、在生活中悟思想。今年以来,全镇已开展入户宣讲100余次,通过“夜间散步聊政策”覆盖群众50余户,农家书屋“政策角”接待咨询超200人次,政策知晓率较去年提升50%。

图片2

非遗传承守创新 文化纽带聚合力

在政策宣讲走深走实的同时,明通镇更以非遗传承为抓手,让文化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三人锣鼓”传承重镇,当地深耕本土文化,珍视这一承载历史记忆与民俗风情的艺术瑰宝:组织专人系统挖掘整理曲目唱本、技艺手法,目前已有三人锣鼓传承人49名,支持传承人收徒传艺,让古老艺术焕发新生。

守正更需创新。明通镇推动“三人锣鼓”与时代主题深度融合,创作《规范习俗树新风》《三人共叙嫁女酒》等新曲目,将殡葬改革、婚事新办等政策要求、文明新风巧妙融入表演。2025年,镇里组织队伍参加“文明支客士 引领新风尚”宣讲比赛,在全县片区赛37个节目中,一举拿下第一名、第四名、第五名的好成绩。

以“三人锣鼓”为纽带,明通镇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将非遗表演与扫黄打非、防溺水、禁渔宣传等结合,极大丰富了宣讲内容。2024年底,为了让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添色彩,全镇评选出56户道德模范家庭,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让榜样力量涵养乡风民风。

图片1

移风易俗破陈规 治理新格局渐成

非遗的活力不仅体现在舞台上,更融入乡村治理的肌理,成为推动移风易俗的“催化剂”。

明通镇以“村规民约”为遵循,将“三人锣鼓”中的劝善元素融入基层治理,通过党员带头、议事会协商、调解委员会化解纠纷,凝聚起“大事共干、好坏共判、事事共管”的合力,让“五治”融合效能扎根田间地头。针对婚丧大操大办、邻里矛盾等问题,全镇组建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镇村干部下沉院坝开“龙门阵”“板凳会”,听诉求、探民情、解民忧。红白理事会还制定“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细则,以“小切口”破解陈规陋习。“以前谁家有红白事,都喜欢大摆宴席,人情负担真不小。现在政府和村干部持续带头宣传‘无事酒’的危害,我们普通百姓也坚决抵制,明通的文明新风越来越浓了。”龙泉村村民王荣感慨道。

如今,移风易俗与多元治理深度融合,让乡村风气愈发清朗,更激活了群众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从院坝议事到矛盾自解,从习俗革新到文明养成,乡村治理新格局逐步形成,为明通镇乡村振兴筑牢了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