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起,重庆遭遇今年最强暴雨天气,中西部大部地区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最大“日降雨量”超过315毫米。强降雨导致多地发生洪涝,各地各部门闻“汛”而动,第一时间开展抢险救援、疏堵保畅等工作,筑牢城市安全防线。今日聚焦,我们把视线转向众志成城的抢险救援一线。

暴雨来袭
重庆各地各部门闻“汛”而动
据重庆市水文监测总站监测,昨天8时至今天8时,我市有22个区县出现暴雨。其中,大渡口、九龙坡、南岸、巴南等4个区县出现特大暴雨。 巴南区迅速集结力量,紧急转移避险126人,并连夜奋战开展排涝作业,争分夺秒排除街面积水。

在大渡口,多个低洼地带积水严重,截至下午两点半,消防部门已累计抽水近1万立方米。在钢花路红楼医院附近,救援人员出警途中发现有市民驾驶摩托车被困激流,随时可能被冲走,两名救援人员合力施救,男子最终化险为夷。

昨夜今晨,渝北区遭遇强对流天气,瞬时雨量超过100毫米,同时伴有7级大风,多个路段出现树木倒伏。相关部门立即行动,对倒伏树木进行切割、拖移,对被困车辆实施救援。在积水严重路段,交巡警全力疏导交通,引导车辆和行人安全通行。

在永川,应急部门联动消防、物业、街道社区等多单位迅速响应、排涝抢险,社区居民、商户也加入其中,连夜开展自救。今天上午,长寿区连发四次预警信号。记者在江南街道锯梁村看到,由于沿江道路有多处塌方点,现场正在进行排危,并设置了临时交通劝导站。据了解,接到预警后,当地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党员干部下沉一线走访摸排,确保人员安全、险情及时处置。

记者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针对此次强降雨,从昨天起,全市气象、水利、住建、规资等单位密集发布河流涨水、山洪灾害、城市内涝、地灾风险等预警信息219期,针对性启动行业应急响应,共发出2880条指令,覆盖各级各类应急责任人36.5万人次。昨晚20时,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针对20个区县启动了四级防汛应急响应,今晨7时升级为防汛三级应急响应。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考验一座城市的合力。哪里有险情,哪里就吹响了集结号。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各岗位全力以赴、协同联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众志成城,一个个暖心之举,传递出信心和力量,在城市各个角落筑起一道道守护生命的温暖防线,为这座城市“撑起了伞”。
暴雨中的重庆力量
暴雨如注,9号凌晨三点左右,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大门前路段积水严重,最深处的积水超过1.5米,一辆正在执行120急救任务的救护车被困暴雨中,车辆熄火,水流湍急,情况紧急。当时救护车内还有一名孕妇,救援需争分夺秒。接到报警后,消防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把车上的人一个个背了下来,在积水中开辟了“生命通道”。

这样的瞬间,已经成了这场暴雨中最生动的图景。在巴南,消防救援人员驾驶推土机向积水最深的地带挺进,解救被困群众。在福红路排涝现场,救援队员接到紧急求助,背着老人返回家中,取到了必需的药品。在大渡口区钢花路红楼医院附近,一位市民驾驶摩托车被困激流,两名消防员合力施救,让男子化险为夷。

在渝中区长滨路沿线,路面排水口被雨污堵塞,骁骑队员果断徒手清污。暴雨中,一幕幕暖心画面,传递信心和力量;镜头中,我们或许看不清他们的脸,却记住了他们为这座城市“撑伞”的身影。

本轮降雨过程时间长、雨量大,与上轮降雨过程间隔时间短,土壤含水量饱和,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今天14点,江津、綦江、巴南、大渡口、武隆、永川等22个区县,启动地质灾害四级应急响应。在此之前,从早上7时起,有20个区县启动:江河洪水、城市内涝三级应急响应。截至今天12时,重庆仍有3条中小河流超保证水位。

重庆多条中小河流
水位“超警”或“超保”
昨夜今晨,南川区各地普降大雨到大暴雨,龙岩江出现超保证水位。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对东城、三泉等街道、乡镇启动了三级防汛应急响应。包括南川区龙岩江在内,重庆共有8条中小河流,受本轮强降雨影响而出现超警戒水位。其中,与龙岩江一样出现超保证水位的,还有大渡口区跳蹬河、江津区复兴河、笋溪河等3条河流。截止7月9号中午12时,涨水逐渐消退。8条水位超警的中小河流,还有4条超警,其中3条超保。

水利部门表示,最近多地遭遇降雨天气,因四川、贵州两地的降雨来水,渠江出现明显涨水过程,但对流经重庆的长江、嘉陵江、乌江等大江大河影响不大。不过,中小河流方面还需密切关注。

应对强降雨等突发天气状况,考验一座城市的韧性。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课题中,“城市应急”也是一道必答题。重庆探索“大综合一体化”,数字应急手段越来越多,数据之间的壁垒越来越少,多跨协同,效率倍增。在本轮强降雨来临的时候,气象部门使用的数字气象系统,就发挥出了不小的作用。

短信预警
数字气象系统“四天”发挥作用
今天凌晨,不少市民都收到了预警短信,提醒大家注意防范暴雨天气。这些精准推送的预警短信,出自一套数字气象系统,名为“四天”。这套系统汇集了各地气象站的数据资源,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实时分析、预测天气趋势,一键发送预报、预警。

通过数字赋能,重庆对强对流天气的预警时间,已提前至63分钟。高质量的数据归集,和高级别的应用贯通,能将预警信息都渠道传递,对接217万户有线电视、4.9万台应急广播,实现预警信息3至5分钟内到达应急责任人、5至10分钟送达社会公众。目前,重庆汇集气象、应急、住建、铁路等10余部门、共31类基础信息,制定预防措施达15万余条。

截至9日16时,“7·8”洪涝灾害导致重庆24个区县26223人受灾,紧急避险转移2061人,紧急转移安置729人。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考验一座城市的合力:有守护生命的应急能力,有运行城市的科学手段,也有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这也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