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牵绳出门早就成习惯了,一根绳,既能防止狗狗乱跑,也避免吓到老人和小孩,养宠物是自己的选择,不能给别人添麻烦。”7月10日,在忠县城香山湖小区附近散步的王阿姨说。
近年来,随着养犬家庭日益增多,犬只扰民、伤人及环境卫生等问题逐渐凸显。忠县聚焦群众需求,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群众幸福感为目标,扎实推进文明养犬管理工作,从规范管理、引导文明入手,着力破解养犬管理难题,让文明养犬成为忠县城市文明的生动注脚。

筑牢免疫屏障 规范养犬流程
“现在出门遛弯踏实多了,流浪狗少了,大部分都打了疫苗,不仅实现自主牵绳,还办理了犬证,政府这波操作确实暖心!”家住县城金马花园的市民刘女士,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忠县从免疫、收容到登记管理全方位筑牢养犬安全网,自《重庆市养犬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全县共免疫犬只64391只,并在黄金镇樟木村,设立临时收容场所,捕捉收容流浪犬1056只。不仅如此,忠县充分利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及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体系优势,对犬尸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不能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的,监督实施深埋处理。
此外,忠县公安局推出“渝快办”线上申报与派出所窗口登记双渠道办证,联合企业在县城内重点管理区5家宠物医院推行电子养犬登记,通过实名入网、二维码犬牌及植入犬只电子标签等服务,让犬只管理更精准,不仅方便群众找回丢失犬只,也为涉犬案件处理提供可靠依据,切实筑牢了公共卫生安全防线。
据悉,忠县已登记养犬人信息19723条,累计办理犬证11524个,其中重点管理区2084个,一般管理区9440个,充分明晰了人犬关联性,提升了犬只的规范管理。
强化宣传引导 明确养犬责任
“我们详细登记社区的养犬人、犬只数量、种类、地址等基本信息,并通过建立养犬户微信群、入户宣传等方式,加强日常管理提醒。同时,在社区醒目位置设立宠物便民箱,配备拾便袋、纸巾等工具,方便居民随时取用。”忠州街道北门路社区工作人员说。
忠县各社区联合物业、业委会制定《文明养犬公约》,将遛狗拴绳、清理粪便、定期免疫等要求公示在楼院显眼处,并利用党员大会、居民楼院会讲解文明养犬知识,还借传统节日组织互动活动,有效提升了居民的文明养犬意识,营造了和谐的社区氛围。
据悉,忠县各镇街组建由党员干部、网格员、村(居)民代表、志愿者组成的宣传队伍,入户宣传10万余户次,发放《文明养犬倡议书》3.5万余份。结合“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等警务工作深入居民小区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2万余份。

部门联动执法 守护社区安宁
忠县多部门联动发力,县公安局会同各乡镇(街道)对集中遛犬、夜间犬吠、不清理犬粪便、不牵绳遛犬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累计劝导2500余人次,捕杀攻击性(伤人)犬只90余只。同时,坚持“早小快”原则,高效处置涉犬警情,2024年以来,已处理1209起,其中犬只伤人警情139起、扰民警情36起,查处涉犬行政案件842件,2025年上半年涉犬警情与2024年同比下降85%。
如今,行走在忠县的街头巷尾,牵绳遛狗、文明互动的场景随处可见。文明养犬的良好风尚,正成为忠县擦亮文明底色,共筑美好家园的一抹动人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