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凉风驱散暑热,免费茶水随时供应,图书角、手工区、科普课堂活动不断……步入沙坪坝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既能享受“清凉一夏”,又能体验“文明一夏”。
暑期以来,沙坪坝区依托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整合辖区资源,主动提供服务,开放超100余个点位,让各级文明实践阵地成为市民群众消暑纳凉的好去处,让市民在“冷气全开+活动纷呈”中感受文明新风。
“八个一”标配
打造转角可见的“清凉驿站”
在土湾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八个一”成为夏日服务标配——一套桌椅、一台饮水机、一台微波炉、一盒应急药品、一处充电区、一个图书角、一周活动表、一支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这里不仅是外卖小哥的“充电站”,更成了周边居民的“共享客厅”。“带孩子来参加天文科普活动,既能学知识又能避暑,一举两得!”居民黄女士点赞道。
7月15日,外卖小哥们在沙坪坝区土湾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一边避暑纳凉一边参加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活动。
7月11日,30余名青少年走进土主街道文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参加“探秘宇宙·启航未来”主题科普活动。
像这样的“清凉驿站”遍布全区。天星桥街道红糟房社区文明实践站将“文明换享家·星愿集市”与纳凉服务结合,居民在置换闲置物品的同时,还能享受义诊、理发等便民服务;丰文街道清悦社区文明实践站开设“土木科学实验室”,孩子们在空调房里搭桥梁、学原理,家长在一旁的“便民休息区”喝茶聊天。“我们要求各站点做到‘能开尽开、延时开放’,确保群众进门就有凉意、坐下就有服务。”沙坪坝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7月11日,沙坪坝区丰文街道清悦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重庆科技大学土木学院邀请辖区小朋友们一起参加“童筑未来—土木与水利科学实验室”公益手工活动。
“文明+纳凉”
暑期活动点燃“多彩夏日”
如何让市民“愿意来、留得住”?沙坪坝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推出“避暑+”特色服务。
——“避暑+科普”,土主街道文广社区文明实践站组织青少年“探秘天文馆”,通过VR设备“遨游太阳系”;山洞社区文明实践站开展“童心探电”课堂,孩子们在动手实验中了解科学原理。
——“避暑+非遗”,崇贤社区文明实践站联合高校开设剪纸课堂,彩纸在指尖化作莲花、红船;新鸣社区文明实践站举办国画、古筝培训,让传统文化在清凉中浸润童心。
——“避暑+红色教育”,丰文社区文明实践站以“红船精神”为主题,带领青少年制作红色书签;团结湾社区文明实践站通过“两弹一星”科普实验,让爱国情怀与科学探索碰撞火花。
“这里比家里还舒服!上午写作业,下午参加活动,期间还能和同学下棋聊天。”在渝碚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四年级学生张珂的暑假日程排得满满当当。据统计,7月以来,全区各实践所(站)累计开展暑期活动超300场,服务群众1.2万人次。
“以需定供”
让服务更贴民心
“群众需要什么,站点就提供什么。”沙坪坝区通过“居民点单—站点派单—志愿者接单”模式,精准对接纳凉需求。针对新就业群体,各文明实践阵地提供“随时进出”的歇脚服务;针对双职工家庭,文明实践站开设“公益托管班”,志愿者辅导作业、组织游戏;针对老年人,文明实践点增设义诊和血压监测。“车里午休太闷,现在有了‘专属午休房’!”快递员李师傅在沙坪坝街道一心村社区“文明换享家”驿站找到了归属感。
7月17日,市民在沙坪坝区土湾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纳凉休息。
“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不仅是文明传播的平台,更是民生服务的窗口。”沙坪坝区文明实践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清凉地图”,推出更多“小而美”的纳凉服务项目,让文明与实践交织的“绿荫”覆盖更多角落。
7月11日,辖区居民在沙坪坝区回龙坝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一边避暑乘凉一边参加“全民反诈宣传”活动。
(沙坪坝区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