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志愿动态 > 正文

城口: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 厚植文明沃土 绽放文明之花

发布日期:2025-11-13 18:02 来源:城口县委宣传部

近年来,城口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按照阵地、资源、功能、展陈、运行“一体整合”思路,激活闲置资源、打通封闭资源、下沉优质资源,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建设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打造百里文明实践长廊,2.9万名志愿者构建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网格,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十个文明实践示范所

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

“同学们手中的小信封里面有一些卡片,拼图过程中不能说话,自己的卡片可以主动给其他小伙伴,但不可以向别人索取,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拼成五个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志愿者韩霜正在教孩子们做小游戏,大家围坐在一团,有的拿着卡片挠头思考,有的开始交换卡片。

这是“E”米阳光七彩课堂的一个日常课堂场景,近年来,城口县复兴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整合阵地资源,设置党员之家、残疾人康复中心、图书室、儿童之家、积分超市、“舞之韵”“墨香复兴”“巧剪坊”等16个功能室,完善老年活动中心、“小巷里”老年食堂等阵地,为群众提供了一站式服务。

“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的提档升级,构建了一站式服务体系,整合理论宣讲、思政工作、志愿服务、便民利民等多种功能,文明实践的组织力、感召力明显增强。”城口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管负责人张定永说,全县推进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建设,各类阵地一体布局、一体建设、一体运行,有效提高了文明实践阵地的综合使用效益。

百里文明实践长廊

贯通文明实践生态圈

走进修齐镇东河村五彩山庄,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映入眼帘,墙体上画有金黄的稻穗、笑脸盈盈的村民、硕果累累的果园……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徐徐展开。

修齐镇东河村五彩山庄是城口县百里文明实践长廊的一部分,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深入,东河村巧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积分超市等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创新制定《诚信十条》等基层自治制度,营造了和谐美丽的乡村氛围。

“今年8月份,我们在东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举办了‘村BA’,来自社会各界的150余名篮球爱好者组成了13支球队,45场独具乡村韵味的篮球盛宴吸引了众多县内外观众。”修齐镇宣传委员刘久风说,“村BA”赛事期间吸引游客近5万人次,激发了群众活力,还带动了农产品、零食百货等销售,促进老百姓增收约60余万元。

文明实践接地气才有生命力。城口县百里文明实践长廊贯通河鱼乡、岚天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修齐镇东河村、高观镇双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五彩心声、道理说事等10余个文明实践点,常态化开展“城口故事会”“村歌村晚”“村BA”等群众性文化活动200余场,让各类文化阵地形成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文明实践生态圈。

万名志愿者

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白队长,辛苦你跑这么远来给我送快递,我腿脚不方便多亏有你啊。”双河乡85岁的全泽芬一看见白智富骑着摩托车过来,赶忙佝偻着背起身迎接。

白智富是双河乡“摩托小哥”志愿服务队的队长,负责组织志愿者帮助不能外出的老年人、体弱多病患者及时送药,为不方便行走和偏远群众“捎货”到家。只要有群众找到白智富帮忙,他会第一时间骑上自家小摩托为群众送货到家。一天最多的时候要送4—6户人家,其中居住最远的人家要走20多公里。2020年以来,累计为群众送货3000次,骑行上万公里。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摩托小哥”是城口县培育的优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之一。近年来,城口大力推进群众性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注册志愿者团队232个,志愿者2.9万人,构建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网格,10个牵头部门组建“巴山红孩子”“巴山明白人”等专业志愿服务队10支,成立“巴山志愿服务联盟”,培育了“摩托小哥”、“巴山百灵鸟”、“E”米阳光七彩课堂等一批优质志愿服务品牌,开展志愿服务4000余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城口县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