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见证伟大抗战精神】人民抗战:不怕死 不吝命 不遗余力

发布日期:2025-08-30 20:06 来源:视界网/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

走进今天的主持人看新重庆工作室特别策划《见证伟大抗战精神》。抗战时期,重庆以不屈的精神构筑起战时中国的脊梁,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在前线,300多万川军英勇出战奔赴前线,其中重庆籍官兵约占1/3。在后方,重庆儿女顶住大轰炸的同时,以各种方式不断为抗战出力。

这是一面特殊的旗帜,白布为底,黑墨为图,正中间书写着一个大大的“死”字。1937年,四川老人王者成送子王建堂出川抗日前,赠予了他这面旗帜,“死“字右旁写着,”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左旁则写上了“伤时拭血,死后裹身”等字样。死字旗不仅跟随着王建堂上阵杀敌,也照耀着整个川军抗日战士,点燃了保家卫国的民族觉醒。

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号召,也促使川军认识到团结一致抗击日寇的重要性。自此,350万巴蜀儿女出川抗日!

96岁的重庆抗战老兵刘艮凯说:“ 1944年(我)满15岁,抗日战争(打得)很激烈,(我)就搞运输(兵) 运炮弹,运粮食。没得车子,完全靠人力。就是草鞋队伍,个人编草鞋来穿,有些打光脚板,有些脚趾,烂得都嵌进去了。”

草鞋草帽步枪......川军虽装备武器落后,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英勇,正如那面“死字旗”所言: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刘艮凯说:“日本上面是飞机,底下就是坦克车,坦克车后头就是骑兵,骑兵过后就是步兵。我们川军,就是硬冲。敢死队,身上捆的手榴弹,去炸日本人的坦克车,到前头去躺着,坦克车一开在人身上,炸弹一炸人也炸死了,车子就报废,就开不走了。不上,就没法得,上了战场的人,就没得顾虑,当兵的就不要有一个‘怕’字。”

抗战期间,川军参与了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多项重大战役,其中,在滕县保卫战中,川军将士死守孤城,用手榴弹对抗日军重炮,全员战至最后一刻,为台儿庄大捷赢得关键战机。

“无川不成军”,一枚枚抗战老兵鲜红手印的背后,是惨烈的牺牲:抗战期间,川军伤亡、失踪达64万余人。

前线以命相搏,后方倾囊相助!在位于合川久长街7.22大轰炸纪念碑前,抗战时期,日本先后9次轰炸合川,致使数千民众伤亡和大量房屋被毁,合川人民的“一元献机”运动就在这个背景下发起了。

合川区史志办原副主任、史学专家杨成术说:“当时中国的空军大概就只有一百六七十架飞机,我们的防空力量太薄弱了,所以日军的空军,他们的飞机是肆无忌惮,我们就必须有战斗机去和日军争夺这个制空权。”

在施剑翘等爱国人士的发起和带头下,合川全县掀起了“一元献机运动”。一时间,田间地头、工厂学校、大街小巷,人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筹集款项买飞机。

杨成术说:“二中和瑞山小学的学生,他们通过义演的方式,把我们的唱川戏的那些艺术家组织起来,大家进去就掏光身上所有的钱,就进去看这场义演,看完之后凡是戴金银首饰的全部撸光,捐去买飞机,他们通过这个义演募捐,捐了4万多大洋。不足三个月的时间,合川当时总共不足70万人口,捐了45万大洋,在苏联买了三架先进的战斗机合川一号、合川二号、合川三号。”

不仅仅是献机,献粮、献金也在重庆各地热烈展开,重庆人民用最朴实的行动、最真挚的情怀,传递出抗战必胜的信念。据统计,抗战期间,在重庆募集的战时公债、认购的储蓄金额、捐献购买的战机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重庆人民用不怕死的血性、不吝命的担当和最无私的奉献,托举起了民族的脊梁。在今天的重庆,我们依然能够通过种种地标建筑,感受一脉相承的重庆城市精神。从抗战烽火到人间烟火,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重庆人,将继续在这座热血的城市,书写热血的传奇。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王晓 王洪亮 李臻 王嘉川 王靳 特约记者 简易 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