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南地区唯一入选的全国首批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城市,重庆正聚焦市场渠道拓展与发展环境优化,创新赋能企业链接全球,“无感切换”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一系列务实举措下,今年前7个月,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达 4344.6亿元, 同比增长超9%。
在大足区龙水工业园区,这家农机制造企业正马不停蹄赶订单,一套套微耕机陆续下线,即将打包发往俄罗斯、越南、印度等国家。今年以来,企业结合海外市场需求,研发出多款新产品,外贸订单一路飘红。
重庆一力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钟伟:“目前我们正计划新增3条适配海外标准的生产线,同时组建专业的海外售后团队,并重点布局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预计全年内外贸总营业收入将达到8000万元。”
企业成功拓展海外市场,背后是系统性政策红利的精准释放与强力驱动。作为我市唯一的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地区,不久前,大足高新区再次入选重庆第二批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基地名单。当地积极构建“市场采购+跨境电商+产业带”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助力中小微企业“抱团出海”。
大足区商务委副主任黄景科:“下一步我们将深化与陆海新通道、渝新欧合作,做优产业孵化园并提升通关、物流等一站式服务,帮助更多市内企业采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同样是政企双向奔赴,今年3月,全市首家专注摩配领域的行业商会在渝中区成立,可为企业提供“市场预判+政策对接+资源整合+风险防控”全链条服务。在商会带动下,当地专业化摩配交易市场——外滩摩配市场新增外贸企业7家,产业集聚效应加速释放。
重庆市渝中区摩托车配件进出口商会会长冯仁发:“我们要做的是行业的整合,把我们的商会会员带动到全球各个洲,我们要在海外去建海外仓,让重庆制造走向国际化。”
重庆市佰斯吉贸易有限公司公司副总经理梁荣昌:“利用商会的优势资源,在市场规模、客户需求以及合作前景看好的这些国家,我们要建立行业国外办事机构。”
市商务委介绍,入选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城市以来, 我市已培育市级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先行区5个、改革试点基地20个、“排头兵”企业52家。全市11个内外贸一体化典型案例中,有两个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当前,我市正深入实施“6+5”行动计划,通过双向渠道再造、数字联通赋能等六大工程,持续提升电子信息、通用机械、汽摩及零配件等五大产业内外贸一体化水平。
市商务委对外贸易促进处副处长赵蕾:“我们将紧扣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继续实施内外贸一体化联通融合‘6+5’行动计划,以推动内外贸在规则标准、市场渠道、资源配置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加速织密国内、国际双循环网络,构建进口与出口相互促进、内贸与外贸协同发展的高质量发展开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