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之后,秋意渐浓,万物有收。山城因一场智能科技盛会硕果累累。今天,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圆满闭幕。大会开幕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表示“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广泛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合作,加强发展战略、治理规则、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对接协调,促进智能产业健康蓬勃发展,让智能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迎接人工智能时代,这是向世界发出的一场“中国之约”,它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窗口。一起来聚焦:智博会中的未来新图景。

2025智博会闭幕 看见数智新未来
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规模空前。超10万平方米的展示空间,超600家国内外企业参与,超3000项创新产品、前沿技术和应用场景,全景呈现了智能产业生态链。一幕幕未来生活的画面也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飞行汽车从科幻驶入现实;智能家居:一句话唤醒你的房间;机器人为你烹制醇香美味的定制咖啡;再到,前沿的脑机交互技术装备······硬核科技与生活细节在此深度融合,以可圈可点、可感可知的科技图景,宣告“未来已来”,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赋能千行百业,开启生产生活的新方式。

作为一场国际智能产业盛会,2025智博会搭建起一个“链上协同、生态共荣”的开放型平台。展馆内,龙头企业与生态链伙伴集聚;论坛里,行业大拿、专家学者云集;赛场上,国内外顶尖团队同台竞技。透过这一开放平台,这座城市再度迎来世界的目光和“流量”。
本届智博会上,达成多项新的战略合作,将带动千亿级投资;“首发”100余项创新成果,包括“行业新标准”在内,将重新定义智能产业的未来。专业化的展会、国际化的平台、全球化的视角,见证了重庆与世界的融通,也推动重庆在全球分工链中不断迈进,为这座制造重镇不断注入发展的新能量。

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签约项目达到298个,合同金额超过2000亿元,“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占了其中的“大头”。具体来看: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就占了一半儿,签约投资项目合同金额1137亿元;3大五千亿级支柱产业,占比超过两成,签约金额484亿元;6大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占比超过10%,签约266亿元;18个“新星”产业,也拿到了20亿元的投资项目。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将为重庆的“加速跑”写下生动注脚,而其背后,更是“重庆制造”向着智能化“智造”转型的布局。
以会兴业 以展促产
从“制造”迈向“智造”
在国博中心N6馆,一架载人飞行器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眼球。这款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搭载了智能驾驶系统,可以实现无人驾驶。从智能汽车到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重庆龙头车企长安汽车打造出全新的生态展,让“未来出行”方式走进了现实。长安科技产品运营与市场总监令狐昌伟说:“我们把多模态AI大模型引入座舱,让车的应用更高效、更懂你,成为人的智慧出行伙伴。”

在国博中心N5展馆,赛力斯也包下了一个馆,打造出了自己的专属生态空间,我们可以看到问界系列整车产品。而第一次,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也与赛力斯一起协同参展。赛力斯集团副总裁康波表示,他们首次系统性地邀请了19家产业链的合作伙伴来共同参展,展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协同的成果。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本届智博会的核心看点之一,展会聚集了全球20多家知名整车企业、和100多家产业链伙伴参展,集中呈现智能驾驶、AI 座舱、飞行汽车等前沿科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这次上下游齐动员,与山城汽车产业的发展势头密不可分。
在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聚力打造的头号产业。但重庆并非简简单单地打造一辆车,而是打造一个复合型产业,发挥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的协同效益。这也与当下“人工智能+制造业”的重要赛道,完全契合。本届智博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布了12项前沿创新成果,将为“重庆造”将打开创新赋能的新窗口。“AI+车”只是一个缩影,以会兴业、以展促产,推动人工智能“纵深向”赋能,这座“制造之城”将加快完成转身。

为了让人工智能拥有“身体”,全世界都在使出浑身解数,而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最好的载体。这也是热词——具身智能的“梦想照进现实版”。今年,人形机器人技术“井喷”,很多企业相继“秀”出了自己“拿得出手”的产品,这届智博会,就是一个缩影。而且,还刷新了人们对机器人的认知:以前的机器人,要么是个体行动,要么是与人互动。而这次亮相智博会的机器人,它们已经可以实现“机器与机器”的自主交互。这是具身智能的一次“练兵”,对山城来说,这也是“吹向”机器人产业的一次东风。
智博会太“先进”
机器人“秀”山城
球场上,机器人“球员”自主拼抢、断球、防守、反击、射门,跌倒了,一个鲤鱼打挺,坚强地站起来——继续。看似笨拙的举动背后,其实有着巨大的飞越。首先,它们是人形机器人,动作编程更为复杂,它们的进攻和防守完全依靠AI完成,在场上“随机应变”、自主决策。各种“人仰马翻”的场面,每次跌倒之后的爬起,也都是具身智能不断进步的印记。

从今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人形机器人“半马赛”,到8月在北京举行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再到本次重庆智博会,具身智能的热度持续攀升,引发了人们对于AI、对机器人等前沿科技的更多畅想,一次次实战,推动行业稳步向前。“让全世界的各行各业能看到机器人的技术发展水平,通过赛场进行验证以后,我们希望这些技术逐渐地走入家庭、服务人类。”RCAP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国际理事会主席周长久说。

智博会上的机器人总动员,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结晶,更是重庆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映射。随着“制造基因”与“智能基因”深度融合,重庆正以机器人技术为纽带,串联起“新星”产业的新图景。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重庆将AI及机器人产业列为18个“新星”产业集群之一。如今,重庆已形成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超370亿元。2025年以来,重庆已推出32个“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本届智博会,多项机器人新技术、新产品首次亮相,这既是“秀肌肉”,也是广发“邀请函”——在“新星”的新赛道上,合作机会良多,而未来可期。

智博会是分享前沿技术的秀场,更是链动全球创新资源的平台,大会期间,来自国内外的行业大拿、专家学者等,围绕智能产业的多个维度,展开一场场头脑风暴。一个个真知灼见,如同一束束光,穿透探索途中的迷雾,为人工智能、为未来汽车、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启发与思考。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 朱华荣:
“数智新汽车必将成为真正的未来,未来的汽车就是可进化的智能汽车机器人。”
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
“构建AI +5G为基座的汽车产业大脑,以AI赋能,构建更高效更精准的智能运营。”
千里科技董事长 印奇:
“AI+终端将成为最确定性的未来大模型产业的核心趋势。”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陈忠岳:
“释放人工智能的价值,关键在于深入行业、融入场景,实现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沈向洋:
“如果2024年人形机器人的产品发布的元年,2025年是走向真正应用的一个元年。”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庆峰:
“人工智能的天花板不断被打开,能力越来越强,应用落地也在不断深化,是一个典型的顶天立地的下一代的产业革命。”
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倪正东:
“现在在中国不投资人工智能,就不是VC(风险投资),不是创投。像重庆,像各个地方都大有可为。”
紫光股份董事长、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于英涛:
“人工智能+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不是短跑而是长跑。”

这场世界级的行业盛会,全球曝光量超过53.9亿次。它带给重庆的,不止是收获人气、收获项目、链动资源,也是实打实的成长。城市与智博会同频,每一项创新成果的风彩,都将成就城市中你我生活的精彩。我们期待,共赴下一场“数智之约”,欣喜共享新的机遇。
(重庆广电-第1眼TV 吴霜 吴静 丁琳 尹力 李波 李嘉博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