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水下碑林对话尼罗古尺 中埃文明跨越万里江河相会

发布日期:2025-09-13 20:10 来源:视界网/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

长江与尼罗河,承载着古老的文明。随着白鹤梁题刻与埃及尼罗尺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取得突破,这两条大河正跨越时空相遇,为中埃文化交流搭建桥梁。

站在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观景廊道前,透过40米深的清澈江水,唐代镌刻的石鱼依然清晰可见。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讲解组组长徐姗姗:“这两尾石鱼眼睛的高度是与咱们川江航运涪陵段的零点水位,它是刚好吻合的。记录的是长江1200多年间72个枯水年份的水文资料,这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水文观测系统。”

而在万里之外的尼罗河畔,尼罗尺建筑群静静矗立,它见证着古埃及人从公元前3000年就开始的水位测量历史,并以水位刻度规划农耕赋税。2023年7月,中埃两国就联合申遗达成合作共识,实现白鹤梁与尼罗尺的双向奔赴。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馆长蒋锐:“两者虽技术形式不同,但都体现了古代文明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联合申遗不仅将有效填补目前世界遗产体系在水文遗产方面的空白,更是推动文明对话的创新实践。”

随着申遗工作的推进,合作也在不断加深。不久前,“长江遇见尼罗河”文明对话会在埃及文明博物馆剧院启幕,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作为长江文明代表,在对话会中亮相,以千年水文记忆推动两大古文明交流互鉴。

涪陵区文化旅游委申遗办主任代川:“目前双方正在联合申遗文本编制、文化价值研究与阐释、专家互访与交流、公众宣传与国际传播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讲述人类与河流共生的永恒智慧。”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刘畅 贺应桃 特约记者 田昊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