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发布的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案例中,赛力斯集团榜上有名。作为我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之一,赛力斯正全力推进零碳工厂建设,将绿色理念深度融入智能制造,加快构建“绿色创新”竞争力。
走进位于两江新区龙盛新城的赛力斯超级工厂,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源源不断汲取光能。这一5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每年可发电3800万度。
赛力斯超级工厂光伏项目负责人马学东:“建成8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总装机规模达173兆瓦,屋面光伏电站累计发电量超过1.5亿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2万吨。”
在零碳智慧物流港内,18台自动驾驶重卡依靠绿电补能,实现全天候无人化作业,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900吨。前不久,赛力斯首创“厂中厂”模式,联合全球头部供应商集成产业链,引进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企业在赛力斯超级工厂内建厂,同样起到增效减排的效果。
赛力斯集团战略规划总监张有洪:“‘厂中厂’模式集聚了座椅内饰、包括底盘的一些大件,这样可以减少一些物流。然后在超级工厂的周边也有一些供应链,也是集中地配送,这也可以降碳。”
赛力斯智能制造部部长范锐强:“同时,我们尝试大数据模型和中央调度系统,在AMR无人运货机器人集群上的应用,大幅提高仓配效率,实现智能精准配送。”
“绿色产能”转化为“发展势能”。 目前,赛力斯建成的三座超级工厂,均按照国家级“绿色工厂”标准打造,拥有14项先进节能环保工艺与装备、7项数字化系统。 2024年,赛力斯单位产品碳排放下降16.9% 。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刘畅 贺应桃 特约记者 王敏 谢坤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