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我市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全面动态清零

发布日期:2025-09-15 20:25 来源:视界网/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

立足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定位,重庆始终强化“上游意识”、扛起“上游责任”,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作为守护长江生态、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举措。今年6月,全市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全面全域动态清零,提前完成目标任务,超80万名群众直接享受到水清岸绿的生态红利,这一兼具生态效益与民生温度的实践,以实际行动为长江流域生态保护贡献了“重庆力量”。

位于荣昌区仁义镇的鸭子塘水库,过去受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影响,水质恶化严重。通过采取截污控源、尾水湿地、生态浮床、生物调控等措施,这里的水质显著改善,已完成黑臭水体治理销号。

荣昌区仁义镇经济发展板块生态环境岗工作人员钟荣刚:“水质通过了区生态环境局的监测,氨氮、COD和透明度均是符合标准的。”

荣昌区仁义镇红梅社区居民赖久福:“以前,水看着是黑的绿的,旁边过路都闻得到腥臭味,现在水质看起来要清澈得很多了,而且也没有异味。”

村民房前屋后的雨水沟,如果管理不当,也极易发展为黑臭水体。南岸区南山街道石牛村就曾因污水管网缺失、雨污混流严重,造成300平方米沟渠黑臭,周边居民抱怨纷纷。为此,当地新建污水管道758米,修建化粪池,形成“污水管中流、雨水沟中淌”的排水格局,周边农房、民宿、农家乐的生活污水实现集中收集、处理,从根源上消除了黑臭水体。

南岸区南山街道石牛村村民唐霖告诉记者:“我们住在水沟旁边,以前不敢开窗户,特别是夏天的时候,臭气熏天。经过一段时间整治过后,是真真实实让大家享受到了非常干净的生活环境。”

据了解,重庆以农村区域200平方米以上河流、坑塘、沟渠、水库4类水体和房前屋后反应强烈的小微水体为对象,全覆盖建立“一水一策”问题清单,因地制宜实施“源头截污控源、过程生态治理、末端综合利用”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策略。截至6月底,全市排查建档的1314个、305万平方米农村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治理,惠及群众82.2万人。

市生态环境局土壤处一级主任科员肖罗透露:“接下来,我们将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设施、重点时段的巡查检查,扎实做好已治理黑臭水体的长效管护,更好守护老百姓心中的乡愁和水脉。”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刘畅 贺应桃 特约记者 刘建国 杨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