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重庆大力推进文旅融合,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双双突破千亿大关。在9月16日举行的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文化旅游强市的建设情况。
五年来,重庆A级旅游景区从209家增至323家,旅游度假区增至32家,武隆荆竹村入选联合国“最佳旅游乡村”,全市文旅产业全面提质升级。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创新推出“雄奇山水 新韵重庆”文旅宣传品牌口号,开展蛇年央视春晚重庆分会场、“新韵重庆”无人机灯光秀等现象级引流活动,重庆文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效提升。
市文化旅游委党委书记石强:“2024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452.7亿元,年均增长10.6%;旅游业增加值1401.3亿元,年均增长9.3%。”
“十四五”期间,我市文化惠民成果丰硕。全市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91个,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873平方米。公共文化机构年服务群众超8000万人次,年均举办文化活动4.9万场次。阅读“一卡通”覆盖川渝174家图书馆。艺术创作屡获突破,《江姐》《杜甫》等作品斩获“文华奖”“荷花奖”等国家级奖项68次,十四届全国美展获奖数位列全国第三。
市文化旅游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刘晓年介绍,“渝字号”精品力作实现舞台艺术主要门类国家级奖项荣誉全覆盖,陆续推出《重庆1949》《江畔音乐会》等文旅演艺品牌,累计演出超3000场。
五年来,我市文物保护与活化成效显著。比如:实施文物保护项目870个,涪陵白鹤梁题刻等4处遗产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创新开展非遗传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增至53项,非遗进景区、进校园活动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市文化旅游委一级巡视员幸军:“全市新增备案博物馆45家,总数达150家。2024年参观人次达到4200万,红岩文化公园、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开埠遗址公园等成为市民美好生活新空间。”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刘畅 贺应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