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加快“两江四岸”治理提升,探索出从“生态修复”到“空间重塑”,再到“经济活化” 的发展之路。这一实践入选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十大成果案例。
在江北区盘溪河滨江公园的高架桥下,曾经的自然滩涂,如今已打造为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的“N37桥角角夜光营地”,成了集音乐演出、潮流运动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
N37桥角角夜光营地策划负责人梁潇:“最多的时候可能一天大概有数千人的这种规模,尤其在我们做野歌会或者是运动比赛的时候,人特别的多。”
“N37桥角角夜光营地”不远处,就是生态治理后的杨家河沟入江口段,经过三年多的生态治理,杨家河沟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共完成24处错接点的130余处管网病害整治。当地还全覆盖开展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管”,两江干流154个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整治销号。
江北区生态环境局水环境监督科科长王刚:“我们最后要建立一套规范的入河排污口信息化管理系统,采取数字化管理把入河排污口管理好,水质变好,带动整个的文旅项目发展,使江北区的经济更上一层楼。”
依托两江四岸治理,江北区打造了6个烟火气息浓厚的临江商业体,让城市品质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江北区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3443.05万人次,同比增长10.25%,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有效转化。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刘畅 贺应桃 特约记者 张超 唐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