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上午,长江上游首条高铁穿江隧道,也就是渝厦高铁重庆菜园坝长江铁路隧道盾构段顺利贯通。它不仅标志着中国高铁建设迈入穿江时代,也以多项技术创新,为工匠精神写下新的印证。
记者现场所在的位置离地面有120米,记者身后就是长江号盾构机的刀盘,它刚刚破土而出。这标志着长江隧道穿江段在历经27个月的攻坚克难后,正式贯通!
菜园坝长江铁路隧道横跨渝中区与南岸区,全长11942米,需要精准穿越密集的城市建筑群与轨道交通网络。而最艰巨、最危险的挑战,无疑是需要潜入长江主航道之下,其穿越的长江段达1282米。整个施工犹如在“鸡蛋壳”下,顶着汹涌急流掘进。
记者脚下踩的地方就是未来无砟轨道铺设的区域,也是以后高铁驶过的地方,记者的头顶正上方,是整个长江隧道离长江底最近的一个点,只有10米。
中铁二院渝厦高铁重庆至黔江段隧道专业负责人陈杨介绍:“在穿江中面临极大的水压,达到了0.93兆帕,足以把一辆汽车压扁。”
中铁十四局项目盾构负责人吴君才说:“盾构机设置的气压,与江水压力不平衡,会导致江水倒灌入盾构机的情况,我们详细地计算了水土压力,然后将气垫舱加压进行一个平衡。”
此外,在长江之下施工,还面临着岩层节理发育、软硬不均等情况。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实现毫米级的精准控制?建设者们给出了答案:量身打造一款盾构机——“长江号”。在它重达3500吨的刀盘上,密布着多种特殊合金刀具,像一组“钢铁利齿”,能够在高压水环境下持续、高效地破碎坚硬岩层。
值得一提的是,这条隧道也是国内首个洞内完成盾构机组装、始发、接收、拆解全流程作业的高铁大直径盾构项目,形成了一套可复制的水下盾构施工标准。
建设单位代表、渝黔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武隆指挥部指挥长杨智勇表示:“盾构段的顺利贯通,为渝厦高铁重庆段重庆站至重庆东站的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渝厦高铁通车后,未来还将和长赣高铁、赣龙厦高铁等线路衔接,形成串联成渝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和福建地区的高速客运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