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重庆规划自然资源工作成效显著,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地,耕地保有量等15项指标全面完成。在9月26日上午举行的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相关市级部门负责人介绍了这方面的情况。
“十四五”期间,我市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空间布局。规划耕地保护红线2664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1.6%,生态保护红线1.92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3.3%,城镇开发边界3411平方公里。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局长扈万泰介绍,规划5个区县、1.25万平方公里为农产品主产区,10个区县、3.54万平方公里为重点生态功能区,23个区县、3.45万平方公里为城市化地区。
五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开展植树造林,有力保障了一江碧水向东流,国土空间持续增绿、森林资源不断优化、生态功能显著增强。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余颖说:“我们在三峡库区接续推进了两个国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累计实施了423个具体的项目,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在II类。”
市林业局副局长江成敏透露,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森林蓄积量达2.82亿立方米,累计为项目区林农带来17.5亿元收益,人均增收1400余元。
地质勘察方面,我市不断夯实地质调查基础,赋能乡村振兴,并聚焦优势矿种实施“找矿行动”。
市地矿局副局长李剑锋说,新发现资源矿产地49处,探获我市首个达到工业品位的卤水型锂钾资源,探获了我市首个页岩油田,并发现我国首个千亿方级大型常压页岩气田。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方面,我市进一步规划新增、优化5条快速路和11处主干路;规划落地的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由9条增至12条;规划实施山城步道网络约800公里。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金伟表示,优化城市交通体系,坚持人口、城镇、产业、交通一体规划,便捷市民交通出行。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郝岱亚 杨珺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