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重庆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数据显示,1—8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1万亿元,居五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之首,同比增长4.0%。在赛演经济、夜间经济和汽车消费等新场景的带动下,消费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巴南区,热闹的演唱会与火热的足球赛事频频上演。比如任贤齐演唱会和“渝超”比赛同日登场,吸引数万观众齐聚华熙LIVE鱼洞片区,带火了餐饮、文创等消费。今年,巴南将举办近百场大型演唱会和赛事,预计带动消费超过6亿元。
巴南华熙LIVE某商家负责人彭世豪说:“像今天我们基本上忙不过来了,平时我们(每天)最多有两三千的(营业额),有演唱会、比赛和举行活动的时候,营业额有八九千。”
同样热闹的还有沙坪坝。渝超赛事期间,区内商圈创新推出“第二现场”,通过大屏直播把赛场氛围延伸到商场、广场,吸引了大批市民和球迷。看球同时,市民还能享受餐饮优惠、球迷市集等互动,消费场景更加多元。
商场负责人何林江说:“餐饮的商家推出了球迷套餐,运动服饰品牌也推出他们专属的优惠和折扣,这样大家会更多地来这边消费。”
在汽车消费方面,国家和地方补贴政策叠加,车市人气高涨。在璧山区的这家4S店,不少消费者因置换补贴和国补政策当场下单,新能源汽车备受市民青睐。
市民郭利娜说:“国补加上他们厂里面的优惠,差不多省了2万多块钱,到手价我觉得5万多块钱这样一台车,我觉得还是很划算的。”
某品牌4S店负责人牟涛说:“在有国补的情况下,整体的销量都提升到40%到50%左右。”
今年1—8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1万亿元,居五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之首。其中,全市餐饮收入同比增长5.7%,商品零售增长3.7%。体育娱乐用品、通讯器材、化妆品等消费亮点突出,分别同比增长47.5%、38.3%、20.5%。为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我市持续整合全城商业、文旅、服务资源,大力发展“票根经济”,将单次活动消费,延伸为“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体验,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注入无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