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依山就势发展“土特产” 打造巴渝特色名优“金名片”

发布日期:2025-10-05 20:00 来源:视界网/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

土特产,一头连着广袤乡村,一头连着广阔市场。在重庆,随着千亿级生态特色产业培育行动的持续推进, 土特产的魅力更加凸显, 中药材、荣昌猪等9个产业集群年产值均已突破100亿元。

黄连是石柱特色农业的一张名片。在六塘乡三坪村,黄连认证基地里的小拱棚是人们最熟悉的一道乡村景观。3年前,当地中药材合作社牵手基地和农户,在多个乡镇发展黄连产业,带动附近村民长期就业、稳定增收。

石柱县六塘乡三坪村村民隆仁位:“一年有2万多元的收入,我们两个老年人在家零用开支就够了。”

石柱盛源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进平:“农忙季节,每天有四五十个人务工,一年大概就是支出工资20多万元。”

截至目前,石柱县的黄连在地面积已达7.2万多亩,聚集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超过150家。持续完善的产业链,让黄连全资源化利用变为现实。不久前,当地还举办了一个黄连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进一步推动资源聚合。

石柱县农业特色产业中心副主任陈盛勇:“从种苗繁育、规模化种植、产品研发入手,不断提升石柱黄连产品的竞争力、品牌知名度、市场影响力。”

大数据智能化的背景下,土特产也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在涪陵榨菜集团白鹤梁榨菜厂,改造后的智能化生产线正全速生产。作为国内首个榨菜智能生产车间,这里的10多道工序实现了无人化,不仅生产更高效、质量更可控,效益也明显提升。

涪陵榨菜集团白鹤梁榨菜生产厂副厂长李乾超:“年产能力是5.6万吨,产值接近10个亿,产品净含量偏差值控制在0.5克以内。”

生产线更“聪明”,产品端走的则是多元化路线,从传统佐餐食品转向更丰富的消费场景。今年6月,企业推出的榨菜肉臊系列产品,刚一上市就成为“爆款”。

涪陵榨菜集团产品创新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德君:“销量突破60万瓶,提高了榨菜的附加值,更实现了产业融合。”

市农业农业委表示,经过持续培育,我市的涪陵榨菜、巫山脆李、奉节脐橙等多个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位居全国前列。按照计划,重庆还将以产业集群、产业园、产业强镇为载体,大力推行标准化、绿色化生产,提质打造“巴味渝珍”等公用品牌。

市农业农村委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叶海燕:“完善订单农业、入股参股、保底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力争到2027年,全市优势特色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3900亿元,‘名优百品’综合溢价率提升15%以上。”

(重庆广电-第1眼TV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