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新闻特写】危岩绝壁上的“安全卫士”

发布日期:2025-10-08 20:07 来源:视界网/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

在重庆三峡库区,数百处自然形成的危岩如同悬在半空的“天险”,威胁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对长江黄金航道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为此,我市正全力实施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攻坚战,扎根巫峡的市地矿局208地质队就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深耕这片土地20余年,以专业技术筑牢安全屏障,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日,记者跟随208地质队员们来到巫山县垮岩子危岩点开展地质勘查。 一个多月前,这里曾发生过大面积崩塌,由于应对及时,无人员伤亡。近段时间,这里也成为队员们重点“关照”的区域。

这片区域高差超700米,坡度约45度,道路陡峭崎岖,部分路段需要手脚并用才能通过,队员作业时必须系上安全绳。但实地调查测绘必不可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精准掌握危岩变形情况与规模,为后续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和参数。

市地矿局208地质队巫山驻守负责人陈隆刚:“我们要获取的地表的地质信息,例如裂缝、软弱夹层,必须要我们人工人为,亲自到达陡崖的软弱的交界区域,才能够亲眼目睹,然后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整个持续了野外工作有12天了。”

巫山县两坪乡朝元村村民袁绪银:“下雨变天的时候就能看到他们,赶到现场看有没有新增的裂痕,原先的裂口有没有变化,甚至24小时通夜通夜的没睡。看到他们也到现场,我们这些村民都感觉睡觉心里都踏实了。”

这只是队员们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20年来,他们不畏艰险,走最险的路、爬最陡的崖,凭胆识与技术守护群众安全。巫峡之上的笔架山危岩,地灾点多、规模大,是库区高风险危岩之一,因治理难度大,已先后搬迁500余人。为此,地质队员杨长明一次次登上悬崖绝壁,结合无人机采集高清影像数据,通过贴近摄影技术,并融合传统危岩调查手段,形成一套高陡峡谷危岩调查方法,有效解决了巫峡地区特大型高位危岩精准勘查难题。

市地矿局208地质队驻守地质工程师杨长明:“把现场的细节搬进我们的电脑,它的纹理清楚,包括它的溶蚀小洞这个裂隙,我们都可以在这儿能够得到准确的数据。”

二十年,零死亡!每当说到这个,杜春兰总是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她太明白其中的艰辛了!杜春兰是208队为数不多的女性成员,也是这支队伍中,驻守时间最长、年龄最大的队员,今年她已56岁,但依然坚守在危岩地灾防治的最前线。

市地矿局208地质队科创专家顾问、大国工匠杜春兰:“2014年8月31日,重庆渝东北地区发生了特大暴雨。当时我就参加应急抢险,看见老百姓的房子垮了,财产也被埋了,给我的印象很深,当时触动很大。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能够发挥我们的优势,能够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我觉得我们意义很重大,责任也很重大。”

市地矿局208地质队驻守地质工程师谢金:“作为新一代的地质人,我们肯定要从他们手上接过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把它传承下去,来守护更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 ,重庆三峡库区431处存量危岩综合防治工作正稳步推进,座座绝壁之上,众多地质队员奋战在危岩防治一线,确保今年内按期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防治任务,为长江安澜、群众安居,筑起坚实可靠的“防护墙”。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刘畅 贺应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