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重庆新闻 > 正文

【红岩精神 永放光芒】这些“头条”,何以被人民“热搜”?

发布日期:2025-10-18 20:01 来源:视界网/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

一份报纸,让毛泽东盛赞“抵上一个方面军”。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新华日报》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张公开出版的全国性政治机关报,更成为党带领广大群众与反动势力英勇奋斗的思想武器。特别策划《红岩精神 永放光芒》,今天,让我们一同翻开泛黄的报纸,从当年那些头版头条中,追寻那段峥嵘岁月。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军管会清查位于南岸的一所监狱,发现一个被国民党关押的特殊“囚犯”——印刷机。

之所以让国民党这样严防死守,是因为它印刷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机关报——《新华日报》。这是能让国统区读者抢购的“爆款”,也是当年的“热搜制造机”。

先来看篇“时政要闻”。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一行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驻重庆的各国记者几乎全体出动。其中,《新华日报》不仅图文并貌,而且多次更新:早在当天清晨便预告这一消息,傍晚又加印了一份号外。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讲解员李馨柔 :“当年毛主席来重庆谈判的时候是高度评价《新华日报》道,我们不仅有一支八路军、新四军,我们还有一支新华方面军。”

按理说,头版头条,应该都是大新闻吧!可好几期《新华日报》的头版,居然全是广告!其实老读者都懂,这是报社的“障眼法”。当时,国民党对《新华日报》实行最严厉的控制和审查。报馆决定把社论、要闻改到第二版上,头版印广告。这样,当读者拿起报纸读社论、要闻时,有“新华日报”四字的报头就折到里面去了。更绝的是,有的时候,头版直接“开天窗”。1940年1月6日头版,整个上半版头条位置露出大片空白,上书“抗战第一!胜利第一!”,另有小字标注当日两篇社论“奉令免登”。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讲解员李馨柔:“这则‘无文’的新闻,比‘有文’的新闻更能发挥作用。从被迫铲版、开天窗,到主动开天窗,新华报人已经掌握了‘开天窗’进行有力抗争的技巧。”

1941年1月18日的版面更为著名,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企图封锁消息。周恩来在当天的《新华日报》愤然写下题词和诗。

在民族最危难的时候,《新华日报》在重庆坚守了8年多,共出版发行2700余期,日发行量超过5万份,在全国也绝对算顶流“大V”。如今,这些当年的“热榜”“头条”,成为人们触摸烽火岁月的档案,不忘初心,照见前路,激励人们续写新篇。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李臻 刘恋 张骏凯 冯栎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