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红岩精神 永放光芒》,走进位于歌乐山的重庆红岩历史革命博物馆。展厅里的留言墙上,不同年龄、不同国籍参观者写下他们的思考和感悟,让他们深有感触的,是一面警钟上的96个字。
写下这些留言的,有老有少,甚至还有来自国外的参观者。引发他们思考的,就是博物馆里这短短96字的“狱中八条”。
重庆红岩历史革命博物馆讲解员李鑫说:“看到上面刻的‘狱中八条’,其实深有感触,他们就每每会站在这里反思一下,说是不是也能做出来,像当年狱中的同志们一样的决策和反应呢。”
1948年4月初,国民党特务以破坏《挺进报》为突破口,抓捕了135人,大批共产党员被捕,党在重庆的隐蔽战线几乎全被破坏。惨痛经历中的教训,成为狱中共产党员思考最多、最深的问题。他们秘密展开了总结经验教训的“大讨论”。
重庆红岩历史革命博物馆讲解员李鑫说:“他们当时在狱中被关押期间是成立了临时的党支部,也有当时的一些书记和成员,有的同志是专门负责笔记的工作,有的同志是专门负责后期的整理工作。”
他们征求意见,总结经验,形成“狱中意见”,准备有朝一日向党报告。然而,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没能等到重庆解放的曙光。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反动派逃跑前,在白公馆、渣滓洞制造了“11·27”大屠杀。重庆解放后,脱险的共产党员罗广斌凭记忆整理出了同志们在狱中提出的意见。
重庆红岩历史革命博物馆讲解员李鑫说:“这份报告一共分为八个部分,其中的第七部分经过党史专家的提炼,凝结而成了‘狱中八条’。”
“狱中八条”内容涵盖党的建设、干部管理等多个方面。具体包括:防止领导成员腐化;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锻炼;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切勿轻视敌人;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严格进行整党整风;惩办叛徒、特务。
先烈们用生命凝结的“狱中八条”,今天仍在叩问着每个参观者的心。这份宝贵的精神遗产,已成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以警世之言,继遗志,启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