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超大城市,越要精细化治理。在重庆,通过大综合一体化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治理从“各管一段”变“协同发力”,城市从“被动响应”变“主动服务”,“人民城市”理念正落地为一处处实景,让高品质生活触手可及。
渝中区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是我市29个传统风貌区之一,开街以来已吸引游客近1亿人。在这里,人们沉浸式体验原汁原味的老重庆街巷,游客安全和景区秩序则由“城市大脑”实时守护。
十八梯传统风貌区物业经理徐云春:“观察人流比较集中的部位,为了避免有一些安全事故发生,本身它有一个客流的监控系统,当达到这个峰值的时候,我们会对现场的出入口进行一个管控。”
前端以城市大脑提升感知和处置效率,机制上以协同平台推动多部门共商共治。在十八梯,得益于这样的联动,规划、住建、城管等多方力量被统筹起来,停车、交通等治理难题,实现了一张图调度,一个平台解决。
渝中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管委会楼宇科科长潘悦:“会同区级的行业主管部门以及辖区的街道,指导督促十八梯风貌区的运营管理方,建成了大巴车的停车区域,规范了整个区域的临时车辆的停靠,也缓解了从解放西路,经凤凰台路到达中兴路的车辆的拥堵。”
在位于渝北区的三峰御临环保发电厂,垃圾处理也进入了“智慧时代”。走进厂区,几乎闻不到异味,垃圾接收大厅也是无人值守,背后的“功臣”是一套智慧化管控平台。它通过大数据分析和视频AI识别,实现垃圾吊自动堆料、智能投放和全流程监控,让焚烧过程更安全、更高效。
重庆三峰御临环保发电有限公司生产运行部副部长汤筠恒:“智慧化管控平台建成以来,我们的设备缺陷率下降了约 5% ,入厂吨垃圾发电量提升了约 2%”
市城市管理局介绍,近年来重庆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聚焦建设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的目标任务,锐意改革、大胆实践,城市治理从条块分割、城乡分离转向整体智治精细化为主的新阶段;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累计贯通应用340多个,超大城市设施安全运行、平安稳定风险管控、自然灾害防减救等能力显著增强。
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庆华:“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破部门壁垒、提升整体效能。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城市运行可感、可控、可预,让重庆这座超大城市成为人民更满意、生活更美好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样板。”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廖梦然 蔡强 特约记者 郑颖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