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过后,农田建设施工进入“黄金期”。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委了解到,我市将聚焦八个重点开展工作,全面提升建设质效。
在梁平区和林镇,今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达到了1.8万亩,涉及8个村(社)。位于万安村的这个项目片区“攻坚”在即,机耕道沟带路施工、改田作业正提速推进,目标是田块平整、通水通路,地力、产量、效益三提升。
梁平区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标段项目经理刘洋:“把地下的基土碾压夯实,防止以后漏水陷机器,让机器走的时候比较平稳。”
田间施工火热,空中还有一双“眼睛”紧盯各个环节。作为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巴渝良田”应用系统重要的监督手段,无人机巡查可实现后台一键起飞、直达项目区域、画面实时呈现,让行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也能掌握一手资料。
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主任陈海华告诉记者,“巴渝良田”应用系统自8月上线试运行以来,实现了项目全过程数字化、可视化、可追溯管理。
据了解,作为我市“巴渝粮仓”的重要基地,梁平高标准农田建设突出“田、土、水、路、电、管网”综合配套,充分发挥专班、业主、镇村、农民群众、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多方力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梁平区农业农村委农田建设科科长王中会:“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7.85万亩,今年正推进15.1万亩建设,确保明年春耕前交付。”
梁平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张强:“改造之后,我们老百姓的土地流转费,每一亩能增加50到100元,带动大概50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
而在全市范围,“十四五”时期,重庆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698万亩、累计达1888万亩,建成区亩均增产粮食100斤、节本增效200元。接下来,我市将从抓好规划编制、选址立项、质量控制、验收管护、资金监管等八个方面重点发力,筑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良田根基。
市农业农村委农田建设处处长张新:“抢抓冬春农田建设施工的黄金期, 一手抓整改整治,一手抓项目建设,建成更多农民满意、群众认可的巴渝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