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央媒看重庆 > 正文

中国妇女报 | 4名“90后”女生的就业路

发布日期:2020-08-22 15:34 来源:中国妇女报

pc2020082132059323d30546468d9db87cf4a42a67.jpg

桂佳欣在工作中。 受访者供图

4年前,18岁的张颖怡因为喜欢“风水宝地”重庆,怀揣着“为国防事业尽绵薄之力”的梦想,走进重庆大学。经过4年的积淀,她如愿入职军工行业。

在重庆,不同层次的年轻女性拥抱时代发展,在学校的培养、政府的支持下,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实现小康生活更有底气。

成为不断追求“诗和远方”的长距离竞技者

出身军人世家的张颖怡,苦于自身条件不能参军,特意选择了与军工行业相关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这是个多学科交叉的信息类专业,专业课多且难,对物理的要求极高,“比较抽象,大家学起来比较痛苦,但喜欢就会主动钻研思考。”

张颖怡喜欢自己的专业。她也是重庆大学优化专业设置、升级人才培养体系的受益者。在她本科课程学习和毕业设计期间,学校就提供了人工智能和通信专业等跨学科知识。

张颖怡说,学校非常注重传授专业的前沿内容,比如一些仿真软件,老师会介绍一些正在参与的项目,业内大拿或技术精英也常受邀来校讲解行业动态。这些让张颖怡在求职过程中更具优势和竞争力。

今年3月初,张颖怡与一家军工企业签约。虽然企业地处偏远,但“对日常生活没有太高要求”的张颖怡并不在意,“首先还是以自己的职业理想为主”。

心目中的小康生活是什么样?“生活安稳无忧,工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业余时间可以发展自己的爱好。”张颖怡爽快地说,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再回母校攻读研究生。

重庆大学1929年建校,1935年提出“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校训。在新时代,重庆大学继续探索建立多元化、多维度、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机制,2018年颁布本科教育2029行动计划,培养学生成为人生道路上不断追求“诗和远方”的长距离竞技者。

为了集中资源办好优势专业,近日重庆大学撤销了一批与学校办学定位不符、专业基础资源薄弱、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在新增人工智能等4个新工科专业的基础上,今年又将新增智能建造等3个新工科专业,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

喜欢,在22岁的郭萌身上同样迸发勃勃生机。郭萌是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就读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习软件技术。“打代码一般”,郭萌去年对找工作“很迷茫”。

转机出现在2019年9月。她参加了政府免费提供的美图设计培训,由重庆市足下软件职业培训学院承办。

经过一个月的培训,郭萌喜欢上了美图设计,“课程很实用,学到了入行所必需的技能。”设计老师讲授平面设计最新潮流,让不太懂色彩搭配的郭萌有了信心。课业结束时,郭萌还代表学院参加了成果展示,获得一等奖。

之后,郭萌在一家公司找到了平面设计师的工作,开启了自己的设计生涯。“每次做完图,老板、客户定稿后,感觉自己的作品得到了认可。”近期,郭萌通过了专升本考试,将在今年9月到重庆邮电大学读书。她将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等两年后本科毕业,加上设计能力提升,薪资会更高。”

给郭萌带来改变的重庆市足下软件职业培训学院,拥有15年信息化培训的经验,积极响应人社部门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计划,开发了6个市场紧缺的特色工种,包括新媒体运营与管理师、美图设计师等。2019年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2200多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职业技能提升线上培训近万人,其中80%是公益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让就业更理想

两年前,一位在幼儿园工作的朋友推荐樊小渝去“渝家人”重庆市家庭服务业实训中心参加保育员培训,“学了有好处,以后有机会可以到幼儿园上班。”当时,27岁的樊小渝正在家带8个月大的儿子。

“培训环境很好,老师非常热心、有责任心。”樊小渝在“渝家人”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免费培训,理论课加实操,很有收获。

樊小渝以前是个急脾气,看到孩子玩玩具搞乱了房间会吼孩子,现在则“会和孩子一起玩,再一起收拾”。改变源自培训老师的讲授,“家长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大声吼孩子,要慢慢讲。”樊小渝牢记在心,无数次慢慢抚平焦虑情绪,实现了自我突破。

2018年8月,正好有一个机会,樊小渝成了幼儿园的保育员,“当保育员时间充裕,还有时间陪伴孩子。”相比以前在工厂的工作,中专毕业的樊小渝更喜欢现在的工作,“在幼儿园和孩子们在一起很开心,感觉回到了童年。”

疫情期间,樊小渝又参加了育婴师培训,“想多拿些证”。她对现在的生活比较满足,“衣食住行工作发展都挺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有个快乐的童年。”

7月24日,在“渝家人”重庆市家庭服务业实训中心,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实地感受了育婴员、保育员、母婴护理员、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等不同培训主题的场地,设备新、种类全。

“渝家人”是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点培育的家政服务品牌。该局非常重视发展家政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2012年以来,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培训家政从业人员2万人以上。截至2020年7月底,已累计培训家政人员超20万人次,有效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女性劳动力等就业超30万人次。

2019年,为进一步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重庆市将家政服务人员培训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政策进一步放宽放活:在渝从事或者有意愿从事家政服务工作且年龄在16周岁以上、未领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全部被纳入培训补贴范围;个人可采取跟班学习、网络教学、师徒帮带、半工半学等各种方式自主学习,评价合格后也可申请培训补贴;国家取消职业资格鉴定的“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保洁员”再次被纳入《培训补贴目录》,并提高了补贴标准……

今年上半年,重庆市全力打好就业“保卫战”,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2.1万人,及时将网约配送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等29个新职业纳入政府补贴性培训范围,开发网络直播销售、大数据标注工等50余个特色职业(工种),依托300余家培训机构为劳动者提供公益性、政府补贴性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26.5万人次。

贫困家庭女大学生稳定就业“脱贫有信心”

帮助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也是重庆人社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23岁的桂佳欣是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就读于长江师范学院材料化学专业。今年3月份,她投出的多份简历均石沉大海。“特别迷茫”的桂佳欣对工资的预期降到“只要不再向家里要钱就好”。

桂佳欣家境贫寒,属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父母在她不到10岁时离异。外公患严重胃病多年,外婆患脑出血、高血压,母亲为了照顾外公外婆,只能在镇周边偶尔打零工。大学读书期间,桂佳欣努力学习,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校级奖学金等。

6月初,母亲在村里参加了小面技能培训。在培训班上,重庆市北碚区人力社保局劳务中心主任王孝益主动了解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给桂佳欣的母亲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桂佳欣拨通了王孝益的电话,详细沟通了自己的专业、就业意向等情况。两三天后,她收到回复,重庆三圣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适合的岗位意欲招聘。之后通过正规招聘流程,桂佳欣于7月入职三圣实业,从事药物成分分析工作,月收入4000元左右。读书期间,桂佳欣曾到三圣实业参观,对这家企业印象很好。

有了稳定收入,她非常有信心能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帮助家里稳定脱贫。

“只是为三圣和桂佳欣‘牵线’,最终入职还是靠她自己。作为上市公司,三圣的招聘要求挺高的。”王孝益告诉记者,为贫困家庭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是人力社保部门的职责所在,今年以来已服务32位贫困家庭大学生,其中24位是女大学生。

王孝益会首先了解他们的就业情况,对没有就业的提供就业指导,鼓励他们自己找工作;确实需要就业帮扶的,向他们提供岗位推荐等服务。今年有两位贫困家庭女大学毕业生参加了当地事业单位公招考试。6月份,招录简章一出来,王孝益就认真研究,为她们报考提供指导,“建议她们报考乡镇、基层的岗位,竞争相对较小,同时有机会在基层一线历练。”

现场就业帮扶活动因疫情无法开展,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就打造了“重庆网络直播招人招才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直播间,每周五下午3点定期开播,通过“单位展示+直播带岗”,打通线上人力资源供需对接新通道。7月24日,记者现场体验了第5期“重庆英才·职等您来”公共就业人才网络直播招聘,此前4期直播已实现就业6757人。

“我心中的小康生活就是吃得饱,穿得暖,看得起病。”桂佳欣说,今年她打算带妈妈去体检,帮助家人改善生活。

/ 记者手记 /

稳定就业实现小康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大部分人来讲,实现小康需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不同层次的人,面临的就业机会不同。采访中,我们了解了4位“90后”的真实就业故事,也感受到了年轻女性对于自身未来成长的思考和奋斗。

新的时代给了女性选择的能力和更多的机遇。她们的就业故事背后,是学校的悉心培养,政府瞄准市场需求的职业培训,针对困难群体的点对点帮扶。青春不可辜负,唯有不懈努力。在个体的身上再次彰显出“读书改变命运”的力量。心中有希望,脚下有汗水,行稳致远,小康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作者:王春霞 许真学 杨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