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阙兴国总是顶着烈日在外面跑。2500亩“仙桃李”熟了,采摘分拣、封箱装车、寻找销路……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等着他。
阙兴国是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党总支书记。他手上握着两个比鸡蛋还大许多的“仙桃李”,对着众多手机和镜头“自卖自夸”:这是乌牛村大变样的“秘密武器”。
几年前,乌牛村的大多数村民都往外跑,5000多亩土地有六成撂荒,山上还有不少野猪野兔出没。“村里想见到一个人影都难,完全就是一个‘空壳村’。”
2013年,阙兴国带头引进了由外国李和本地桃嫁接而成的“仙桃李”。后来,在这名年轻能人的帮助下,乌牛村还建起了“四季有李”现代农业园,一个有科技感的“智慧农庄”就在眼前。
农民变股东,就近务工更轻松
阙兴国坚信,乡村要振兴,“找准产业是关键”。为此,他办过养猪场,也跟人合伙种过果树,但折腾了好几年还是不见成效。他决定换个思路。
邻村村民带来的“仙桃李”让他看到了机会。这是由国外“布朗李”与本地桃子“仙桃一号”嫁接、培育而成的新品种,甜脆多汁,富含叶酸,甜度最高能达到18.6%,个头比鸡蛋还大许多。古路镇曾被农业部授予“中国美丽田园”称号,有得天独厚的种植优势。
从2013年开始,阙兴国带头试种了两年,市场反馈不错,又脆又甜的李子让他看到了希望。他想拉其他村民入伙,但没几个人愿意加入。“有的人不看好,等果树挂果成熟还要3年左右,这段时间土地没收益;有的人全家都进城打工,看不上村里这点土地收益。”
乌牛村的土地分布零散,很多在周边的丘陵山地上,不利于耕种,而九成以上劳动力都在外打工,部分田地撂荒。阙兴国开始琢磨:“怎么才能把村里的土地集中利用起来?”
2018年,乌牛村被列为重庆市“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记者注)示范村,村里那些沉睡的资产逐渐被唤醒。
全村2300亩农户家庭承包耕地作价230万元入股村集体经济,“量化到人、确权到户”,村民变成村集体股东,土地产生收益后按入股土地面积分红到户。
为打消村民顾虑,阙兴国挨家挨户上门解释:会给大家留下一部分土地,土地流转会事先在合约中划定各家入股的土地面积。
村民李翔容开始有点不相信:自己不种地去“当股东”,这事靠谱儿吗?试着做了一年,她发现,单是在果园打工的收入就跟以前自己种地的收入差不多,每年还有好几千元的“土地股”分红。尝到甜头后,李翔容和丈夫决定留在村里。“在家里就有收成,我们年纪也大了,就不出去打工了。”
如今,村里的“仙桃李”每年吸纳50名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近两万元。00后池泽福前两年跟着亲戚在外打工,今年也留在乌牛村工作。“家乡发展那么快,我就回来了,跟着学怎么做电商、怎么去经营。”乌牛村已经有10多个年轻人回乡,参与果园运营管理与销售。
“六人团”带来新理念
把果树种好只是第一步,阙兴国更发愁的是销路。
2018年夏天,重庆连续45天都是高温天气。高温下“仙桃李”口感更好,却挂在树上卖不出去。村里30多万斤李子只卖出了12万斤,阙兴国望果兴叹:“卖不上价真是亏。”
听说网上卖果效果很好,阙兴国便尝试“触电”,还去上了培训课。但坐在课堂上,他感觉“就像坐飞机,云里雾里”。
阙兴国学不会电商知识,便打起了给他上课的几位“老师”的主意。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重庆市组建了“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报告团,邀请杨大可、晏洲等6名年轻人到乡镇巡回宣讲。阙兴国赶紧把他们请来了乌牛村。
2018年开始,杨大可等人发挥各自所长,在乌牛村开始了一场乡村振兴的新实践——对当地800亩低产果园提质增效,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他们还成立了重庆聚牛兴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取“汇聚乌牛,乡村振兴”之意,决心将乌牛村的仙桃李做大做强。
杨大可是这个“乡村振兴六人团”的“老哥”,家里三辈人都在云阳县种果树。他说,团队里的分工很明确,有人负责种植,有人负责乡村旅游,还有专人负责农产品深加工、品牌建设、电商销售等。
“这些年轻人带来的是技术和管理,也是新的理念和风潮。”据阙兴国介绍,在“六人团”的帮助下,2018年11月乌牛村正式建设“四季有李”现代农业园,先整治村里的缓坡山地和低效种植林,推动种植大可水晶梨、日本甜柿、蒙娜丽莎李、安哥诺芽变李等20余种高品质果林,并配套种植金丝皇菊和蔬菜等喜阴、固氮的作物。不同的季节,产出不同品种的李子,实现“四季有李”。
“我们都是一体的”
虽然“六人团”都不是本村人,但对振兴乌牛村这件事,他们费了不少心思。
去年,杨大可等人为果园引进了3条轨道车。这种专门为山地丘陵地区种植果树而设计的小车,让村民彻底告别了肩挑背扛的苦日子。穿梭于果园的山地轨道车,每次可以将1000斤仙桃李直接送达果品分选车间。
“因为做起来简单,不少村里的老人就在果园的分选车间工作。”阙兴国说,在“六人团”的帮助下,乌牛村的果园也变成了“智慧农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看到,果园里有一个面积颇大的分选车间,可直接根据果蔬的重量、颜色、形状、大小、表面瑕疵和内部品质进行分选,整个过程采取红外线检测,不接触、无伤害。仙桃李分选后,直接在车间打包、装车,包装上还有专属的二维码。
“扫一扫就知道这个李子是不是正宗的,还有它的生产日期和重量。”杨大可一边说,一边打印出“仙桃李”的农产品合格证。有了身份标识,消费者会更放心。
最近,乌牛村还在推广施用有机肥,建设水肥一体化系统,落实无害化除草工艺,启动林间有轨耕作道建设。“六人团”之一的晏洲在考虑如何将“仙桃李”深加工,还计划在村里建一个农业研学中心。他们希望建成一个有科技感的“智慧农庄”。
2019年,乌牛村的“仙桃李”销售额达180万元,今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300万元。按照乌牛村集体经济的安排,这个“智慧农庄”产生的效益,村集体得20%,村民得50%,社会资本得30%。“村集体把资产交给我们团队打造,最后产生效益,我们都是一体的。”杨大可说。
(记者 王林 见习记者 李怡 李若一)
(稿件原载于2020年8月26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