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城口县香溪村正在举行分红大会。受访者供图
54岁的重庆城口县香溪村村民刘地述至今对去年底的“分红大会”场景记忆犹新:“那天张灯结彩,人山人海,村里难得那么热闹,我用股权证领到了800多元。”
刘地述说:“我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没想到现在成了股东,这是第二次分红了,每年一次,两次都分到了800多元。”
像刘地述一样,千百年来“土里刨食”的中国农民,开始拥有一个新的身份——股东。
这得益于“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香溪村是重庆市最早开展“三变”改革的村庄之一。
2017年7月,香溪村在完成清产核资、股权界定等前期工作后,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现有村集体资金、可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成立城口县旺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刘地述等782名村民领到股权证,成为股东。
事实上,不只是每年800多元的分红,旺香公司成立后,在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因病、因学致贫的刘地述,被聘用为旅游景区的观光车司机,分红加上务工收入,他每年收入可达1万多元,已在2018年成功脱贫。
“以前我就是‘土里刨食’,在家只能种点菜、养几只鸡,挣不了多少钱。”刘地述说,现在这份工作收入更高,最多的一天能拉七八十趟游客。
在距离香溪村52公里外的岚溪村,74岁的村民廖桂全也正在水上乐园旅游景区里务工,主要负责检票、维持秩序等工作。
在重庆城口县岚溪村,廖桂全正在展示自己的股权证。新华社记者 陈青冰 摄
2017年7月,岚溪村开始实施“三变”改革,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引进企业,撬动社会资本800余万元,以合股联营的方式,建成水上乐园、乡村欢乐谷、休闲观光步道等旅游项目,还将廖桂全等225户村民的闲置民房改造成民宿。
“2018年成为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成员,之后又把我河道旁的土地折价入股,现在同时在企业开发的景区工作。”廖桂全说,他既能作为股东,享受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分红,也能在旅游景点获得务工收入,还可以获得民宿经营的收入,年收入在4万元左右。
“‘三变’改革中,村集体将全村资产量化入股,与企业开展合股联营,盘活了村里沉睡的资产,破解了此前以户为单位的生产与农村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的矛盾,拓宽了村民们的收入渠道。”城口县委书记阚吉林说。
在拓宽收入渠道的同时,从农民到股东的身份转换,也为乡村治理创造出新的空间。
香溪村为打造文明乡风,制定出“红绿灯”村规民约,将村民的行为与股权的分红相关联。凡是违反村规民约条文的村民即视为“闯红灯”,取消其一年之内的股权分红。这项“硬约束”让香溪村的风气焕然一新。
城口县农村“三变”改革后,农民领到的股权证。新华社记者 陈青冰 摄
此外,股东的新身份,也激发了村民们参与村集体事务的热情。
在岚溪村,廖桂全等村民主动承担起保护岚溪河水质的任务。“这条河的水质,关系到水上乐园的经营,与我们的收入有关。”廖桂全说,“现在谁要污染河水,我第一个不答应。”
2017年至2019年,“三变”改革已连续三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出全面部署,并提出总结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经验。
可以预见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农民将拥有“股东”的新身份。根据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有关部署,今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在15个省区市开展整省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实现改革试点省级全覆盖。
(记者 陈青冰 赵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