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央媒看重庆 > 正文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庆总站 | 11.8记者节:范长江在重庆

发布日期:2021-11-08 16:04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庆总站

今天是11月8日,八十四年前的今天,范长江等人创建了“中国青年记者协会”。2000年,这个日子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中国记者节”,今年已经是第22个记者节。以他名字命名的“范长江新闻奖”,是长江韬奋奖的前身之一,这也是由中国记协组织的全国中青年记者评选的最高奖。

《中国的西北角》

范长江是中国新闻业的先驱之一,他曾连续发表游记、通讯稿,第一次向全中国公开介绍了红军和长征的真实情况及西北近况,他所写的稿子最后汇编出版为《中国的西北角》。是他正式称中国共产党军队为“红军”,区别开了其他报刊对红军“共匪”、“赤匪”的蔑称。范长江曾在重庆求学、入党、结婚,与山城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记者节的这个日子,让我们一起走近范长江,了解他与重庆的故事。

范长江

上学要“课少玩多没作业”?工作要“钱多事少离家近”?结婚要“婚房婚车加彩礼”?爬坡上坎太辛苦?风餐露宿顶不住?当下的年轻人在无数的难题中与自己较量,为了事业与爱情,家庭与梦想奋斗奔波。

但在数十年前,年轻的范长江为了求学远走他乡;他选择的工作“钱少事多风雨漂泊”;他的爱人不求结婚“三件套”,婚礼只需一杯清茶;为了梦想他不得不远离爱人,在枪林弹雨中为民请命,渴求民族独立与复兴。

长江穿过重庆,山城就在这条中国最长的江河边建起;范长江来到重庆,雾都人民在战时的呐喊就通过他的笔传出。范长江正如这条江河,被重庆的高山塑造影响,同时也影响了这座山城。

如今的重庆

范长江的求学:风雨中的追寻

18岁的年纪,正是同学少年,书生意气的时候。现在的学生们可以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听课,可以在操场上肆意挥洒青春。但当时18岁的范长江,为了求学,不得不离开老家,只身前往重庆,盼望学习当时最先进的思想和理论。

现在的学生们,要操心的是参加什么社团,遇到的忧虑困难或许只是考试成绩的浮动;但范长江却要考虑投身于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不得不面对学校被查封的现实。

1927年的3月31日,为抗议1927年3月英国、美国军舰炮轰南京事件,中共重庆地委于3月31日在重庆打枪坝召开群众大会,反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反对四川军阀卖国,支持北伐战争。

1636355527865.png

范长江曾就读的重庆中法学校

四川军阀和反共势力派出军队包围会场,开枪射击,造成群众伤亡上千人,酿成“三三一惨案”。范长江作为热血青年,参加了此次群众大会。在人群中的他被打晕,压在尸体之下,才得以幸免于难。

苏醒后的范长江,看到自己的同志们牺牲,了解到自己的老师杨闇公不幸被捕遇害,知晓自己的学校也遭到军阀查封,他心里悲愤交加,无可奈何只好先离开重庆,继续追寻属于自己的道路。

范长江的工作:艰辛里的热血

范长江回到重庆,已经是十二年之后。这时的他已不再迷茫,成长为颇具声名的新闻人。在这十二年间,他去了北大,给报社供稿,报道了红军长征,采访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等红军领导人,成立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觉醒了自己的共产主义意识。离开重庆时,他还只是失意迷茫的青年,而十二年过去,再回到重庆,他的意志坚定,于1939年5月,在曾家岩50号周公馆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一个民主主义的爱国主义者,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毛泽东1937年3月29日深夜写给青年记者范长江的一封信

不是“996”,而是“007”。三十岁的范长江在山城爬坡上坎,只为传播好共产党先进的思想理论;除了夜以继日的工作强度,范长江还不得不时刻提防着日机的轰炸。

随时响应工作,随时记录情况,还要准备好随时撤离,范长江的工作条件不可谓不艰苦,但他难凉热血,依然忧国忧民,写下无数稿件,为中国新闻业贡献了前所未有的力量。

范长江与沈谱:不能说的秘密

什么是爱情?爱情需要什么?范长江和沈谱的相遇相知能够回答好这两个问题。

范长江和沈谱相遇在彼此最好的年纪,他们同样忧国忧民,同样志存高远,两个人如此登对,但都对彼此隐藏了一个不能说的秘密——他们的身份是共产党员。在当时,共产党员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外部环境,身边潜伏着各种危险。两个人秘密的身份,实际上正是对他们志同道合的最好注解。

范长江与沈谱的结婚照

与现在豪华奢侈的婚礼不同,两个人的婚礼朴素却又盛大。婚礼地点在重庆枣子岚垭83号良庄,这正是沈谱的父亲——沈钧儒的寓所,而沈钧儒正是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的领头人,他为建立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很大贡献。婚礼上没有烟花,没有盛宴,甚至连礼服也没有,有的只不过是一杯清茶用以待客。

两人本以为婚礼会是门可罗雀,但出乎他们的意料,前来祝福的人实在太多,挤满了他们的整间屋子。到场的嘉宾还有两人的好友——邹韬奋,他和范长江是当时中国新闻界的双子星,而范长江与沈谱的喜结良缘也正是由邹韬奋等人牵线搭桥,帮忙张罗的。虽然这场朴素的婚礼定在1940年12月10日,是最冷的冬天,但因为他们二人,山城的这小小房间却无比温暖,热闹非凡。

婚礼时范长江、沈谱与沈钧儒老人合影 照片中的儿童是王炳南之子王黎明

本该是两人新婚燕尔,令人艳羡的好时光,那个时代却让两人不得不分离。结婚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皖南事变爆发,范长江上了特务的搜捕名单,而这意味着他不得不再一次离开重庆,离开自己的爱人。

但两情若在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虽然不得不分开,但两人心中对彼此的牵挂悠远漫长。虽花开两朵,天各一方,但两人为共同的理想目标奋斗,朝着梦想的方向前行,同样令人艳羡,拍手称赞。

纵观范长江的一生,求学、入党、爱情这三件大事,都发生在重庆,都与这座山城有关。18岁的他,失意落魄地离开重庆,踏上追寻真理之路;30岁的他,意气风发地回到重庆,开展战时报道工作;31岁的他,人生大事刚定于山城不久,却迫于无奈再次离开重庆,继续用笔记录时代真相。蜿蜒而不屈的长江水,滋养了山城,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写下时代故事的范长江,在山城,在整个中国新闻业里,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重庆工商大学·范长江与重庆展览馆

今年的6月7日,“范长江与重庆”展览馆在重庆工商大学图书馆正式揭牌开馆。该展览馆为永久性展览馆,范长江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追求卓越的工作精神将更深刻而久远地滋养新一代新闻学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