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一个人能发生多大变化?看到眼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完全想不到,这就是曾经那个“脏脏的小女孩”。11年前,记者用镜头记录重庆市云阳县云峰村一年级小学生刘兴敏的生活,11年后,她完成华丽蜕变,正在江口中学读高三。她的变化,也是三峡库区群众摆脱贫困奔小康的缩影。
早上6点,刘兴敏已经准时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早餐,按例还是满满一碗牛肉面和一颗茶叶蛋。吃完后,她还给同学带了几个蘸了酱油的肉包子,才走向教室。学校的食堂相当实惠。每餐均价不过5元左右,即使每天都吃最“奢华”的自助餐,每天的伙食费也就20元。刘兴敏享受政策资助。学校在免掉了学费、住宿费和资料费的基础上,每学期还会发给她1500元的资助金,加上父亲每月给的500元生活费,她在学校的生活,一点不比其他同学差。这几年,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身体的发育,刘兴敏儿时那黄黄的头发,已经变得乌黑浓密,脸也白皙干净多了。
2020年12月11日早上7时许,云阳县江口中学,刘兴敏在学校食堂吃早餐。
2009年12月11日,刘兴敏和哥哥在家里吃早饭。
“其实我不太喜欢吃鸡蛋,但爸爸告诉我必须要吃。”刘兴敏说。和茁壮的女儿比,仍在农坝镇云峰村老家的父亲刘永红有了明显的老态。重复弯腰、起身,他将一颗颗卷心菜放进箩筐,动作大不如11年前麻利,头发也白了不少。不过,精神头却很好。脱贫攻坚的纵深推进,让海拔1500多米的昔日苦寒之地,变成了而今中药材和高山蔬菜种植、牛羊养殖的理想场所。避暑康养经济的发展,更让云峰村村民的农产品基本销售无虞。
这两年,“脱贫不脱政策”的老刘一口气承包了17亩菜地。现在还养着29只山羊和2头黄牛。他通过镇上举办的免费实用技术培训班学习,把种植养殖搞得有声有色。算上年前已经卖掉的黄牛,老刘今年收入已经超过6万元。“上面政策好,自己也要努力跑嘛。”谈到收入,他嘿嘿地笑着说。
2020年12月11日上午,课间锻炼时间。
2009年12月11日,云阳县云峰村,刘兴敏和同学在操场上摇火炉。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刘兴敏和同学们整齐划一地诵读着荀子的《劝学》。课后,孩子们将迎来一个月一次的“大周”(农村学校学生大多离家较远。为避免耽搁时间,学校通常会将周末休息日集中到每月的一周)。对于毕业班的兴敏而言,每个月的这两天半时间弥足珍贵。自去年母亲离世,兴敏成熟了很多。
“大周”回家,她都会主动帮助父亲承担农活和家务。无论是洗衣服做饭,还是下地干活、饲喂牲畜,兴敏都驾轻就熟。在她心中,自己每多做一点,父亲就能多休息一分。
2009年12月11日,刘兴敏和同学提着火炉踏着泥泞路走向村小。
2020年12月11日,刘兴敏和同学易秋菊在曾经拍照的路上重新合影。
“爸爸年纪大了,一个人忙不过来!”送走家访的扶贫干部,刘永红赶紧把下地干活弄脏的衣服堆到全自动的洗衣机旁,准备骑三轮车出门——摘两个白菜,割两斤肉、一副猪肝。“女儿今天回来。改善下伙食。老师说她的成绩上本科线没问题,我们家要出大学生咯!”老刘高兴地说。门外,那个提着火炉,蹚着泥泞小路上学堂的小姑娘,已出落得亭亭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