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央媒看重庆 > 正文

光明日报|为乡村振兴装上“数字引擎”——重庆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发布日期:2023-07-24 13:32 来源:光明日报

重庆市巴南区二圣镇集体村智慧梨园丰收。刘怀全摄/光明图片

重庆市荣昌区万灵镇玉鼎村马勋鹏的苗圃里,新安装的水肥一体化智能喷灌系统正在给苗木浇水。张成杰摄/光明图片

重庆市垫江县新民镇明月村市级现代农业园。龚长浩摄/光明图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4月下旬,重庆市召开数字重庆建设大会,明确提出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高品质生活新范例、高效能治理新范式,加快构建数字文明新时代的市域范例,以数字化引领开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新局面。

随着《重庆市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重庆市智慧农业发展实施方案》《重庆市国家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先后出台,重庆聚焦山地特色农业、山水绿色乡村,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持续改善,乡村数字经济加速发展,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信息惠民服务持续深化,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初见成效,为全市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数字重庆建设不断提速,数字乡村建设深入推进,数字化赋能城乡融合发展,为城乡一体化带来了新机遇,让城乡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果。

数字赋能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7月5日,渝北区兴隆镇智慧种苗工厂花团锦簇,矮牵牛、桑蓓斯凤仙等特色花卉旁,自动喷灌车经过后,一盒盒培育盘里刚抽出的嫩芽,齐齐挂上晶莹的水珠。

“通过物联网环控管理系统,大棚能自动采集温室内部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优化控制天窗、风机、水帘、高压弥雾系统等温室设备,为种苗提供最优良的生长环境。”渝北区兴隆镇副镇长杨荫说,“别看这儿有五千万株种苗,十几个工人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完成日常大部分养护工作。两个工人操作全自动播种流水线,能在8小时播种100万粒种子。”

依靠数字化订单系统,自动计算不同品种在不同季节播种的日期、所需生长天数、催芽所需时间、补苗时间、所需物料等数据,智慧种苗工厂还能实现生产工序预警和提示,可节省人力成本25%以上,提高效率30%以上。

数字技术为农业产业注入新动能,推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型升级。重庆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新技术新装备,基本形成集大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为一体的农业大数据体系,推动建设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大足智慧桑蚕平台、潼南柠檬大数据等单品种(业态)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建设200多个市级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

在大足区中敖镇观寺村,埂生基公司流转700余亩土地建立桑园,从一开始就告别传统的养蚕模式,依靠数字化养蚕新方法,通过建立数据感知网络、农业产业基础数据体系等改造传统农业。对全产业各环节信息与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互联互通,为基地提供环境数据、音视频等信息。数字化养蚕效率大大提升,公司很快就组织建立起桑蔬产业联合体,桑园总面积达到12000亩。

荣昌区依托生猪大数据中心,充分调动生猪全产业链数据资源,打造“荣易管”“荣易养”“荣易买”“荣易卖”等创新平台,打通监管、生产、交易全链条。截至今年3月,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已成功接入全国200个农贸市场、622个种猪场和全国进出口贸易涉猪数据,构建起覆盖全国各区域、产业全链条的多维度数据采集体系,全面收录15000余户生猪养殖户、212名动物防疫和检疫人员等信息,实现18.5万头生猪全链条一站式实时监管。

作为生猪养殖大区,合川区已建成2个原种猪场、5个生猪扩繁场,年生产优质种猪5万头。但不同于“小而散”和“满地跑”的传统养猪方式,智慧化、数字化的新业态正在这里兴起。“饲料由智能饲喂系统自动投放,还能根据每头猪所处的不同阶段、对营养的不同需求提供‘定制餐’。来回巡视的AI机器人装有高清摄像头和雷达,如果猪场出现异常,机器人便能快速识别并发出预警。”合川德康公司办公室主任王应莉说,“每头猪的健康数据都通过系统记录,并能在电脑、手机上查看,养殖更智能更方便。”

石柱县大歇镇土家族电商“新农人”向学明,获评重庆劳模后,将几百亩水果种植基地升级,发展乡村旅游。随着水果示范基地规模的扩大,四十多户农民每年都有了固定分红,并实现在家乡就业。向学明保守估计,项目年产值将达到1100万元左右,整体带动三四百户农民增收。

提升数字技能破解发展难题

“大家请看,这是刚采摘的绿色豇豆,色泽鲜艳,水分充足,又嫩又脆,绝对巴适!”7月4日下午,在江津区李市镇黄桷村的电商直播间,村党委书记王刚一边引导镜头走进绿色蔬菜基地,一边热情讲解热火朝天的丰收场面。搭乘李市镇打造“互联网小镇”的东风,68包豇豆、46包辣椒、32包黄瓜……黄桷村的富硒果蔬突破山多路陡、信息闭塞的困境走出了大山。去年,黄桷村依托抖音、快手等直播带货平台实现销售额突破160万元。建成互联网小镇9个、互联网村107个的江津,全区已注册农产品电商主体328家,2022年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9亿元,同比增长5.3%。

提升农村居民数字技能,活化互联网思维,是乡村在数字基建改造后进一步破解发展难题、实现整体振兴的关键。重庆广泛开展技术宣传和培训,提升农村人口数字化、网络化素养,培育农村电商人才、技术骨干人才等新时代农民,持续激活数字乡村的发展动能。

在云阳县巴阳镇永利村,一个手机和一个支架已经成为村民乔光明的“新农具”。种植枇杷十余年的他通过当地政府组织的一系列培训,现学现用网络直播手段,今年预计能靠电商等渠道盈利20余万元。据巴阳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王剑春介绍,全镇共带动像乔光明这样的“新农人”近7000名,网络销售额达3100万元,群众增收1300余万元。

由于去年反响热烈,酉阳县花田乡今年6月再次上线“何家岩云稻米认养计划2023季”,将300亩稻田搬上云端。稻田认养人观看慢直播,“云游”梯田美景,通过“水稻日记”了解种植情况,在丰收季节收获高品质花田贡米。当地居民会提前对接市场获得收入,减少种植风险。在这背后,是花田乡多举措引导农村人才回户籍地、回工作地、回感情地创业的不懈努力。当前,花田乡已引回科技人才11人,返乡创业人才6人,并通过“乡村CEO计划”持续培养数字化人才队伍,为推进电商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直播+产业+电商”新模式持续注入新鲜血液。

在北碚区三圣镇德圣村的三生三世桃花源数字智能化农业示范基地,数字桃园可视化认养系统“云上桃源”为市民提供了认养桃树的特色套餐服务。运用3D成像技术,该项目将基地线下桃树建成1∶1线上虚拟场景,并对每棵桃树建立电子编号,运用全景摄像头实现线上可视化,让市民深度感受现代数字智能化果园技术带来的情景化体验,实现“我在乡村有棵树”的梦想,也由此打破传统农产品只有产品上市才能销售的模式,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

数字乡村治理添彩美好生活

“现在这条路通畅多了!原来需要执法人员现场劝导疏通的拥堵问题,现在通过摄像头的语音疏导就能解决。”每天驾车经过场镇的涪陵区石沱镇酒井村村民谢勇,深有感触地说。

7月5日,石沱镇富广村和酒井村场镇迎来赶集日。镇政府依托数字应急指挥中心平台,采取“实时监控+语音疏导”方式,轻松解决了重要时段“以街为市”的拥堵问题。目前,该平台已搭建社会治理和道路交通两个板块,实现实时、精准的监测与管控。

以数字治理提升乡村内外治理效能,推动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重庆打造数字平台,聚合信息渠道,持续推进党建引领下的信息进村入户,不断深化“互联网+”乡村政务、村务、党务管理及生态环境治理,提高乡村治理科学性,培育和美乡风。

“联网、联巡、联调、联育,以‘四联共治’为载体,数字赋能的乡村治理,效率与效果都有极大提升。”巴南区惠民街道党委书记叶奇说,基于“巴小智”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完善基础数据采集,构建信息网络,街道以胜天村为试点建立了从村党委到“户长”的纵向五级网格管理体系,通过“巴小智”平台结成横向邻里联防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遇到突发紧急状况,邻里都能第一时间同时接到语音、电话等多种形式的求助信息。”自“巴小智”平台上线以来,惠民街道多个试点村村委信息传达效率提升了10倍,村民纠纷调解受理率达到100%。

运用大数据、数字孪生技术建立村域数字乡村“一张图”信息平台,大渡口区跳磴镇蜂窝坝村将村户、小区、工厂、景点和防火观测点等相关数据对应标注,并将公共场所摄像头接入该数字地图,实现对进出村车辆、参观人数等情况的实时掌握,提升了景区服务预见性和游客游玩便利度,赋能文旅康养产业发展。

秀山县梅江镇建成智能化综治平台,整合了智慧党建、社会治理、重点人群管理、特殊群体照看、自然灾害防治等功能。今年元宵节期间,梅江镇举行一年一度的炸龙灯民俗活动,集镇会集了两三万群众,正是这套系统发挥重要作用,很快就找到了几个迷路的孩子。巫溪县搭建的“互联网+乡村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实现了全县180多个单位、300多个村(社区)全覆盖,做到天气要讯、预警信号、工作通知等重要信息直达工作群和居民群。

垫江通过“智慧人饮”系统建设,对多座重点水厂进行全流程自动化改造,将村民7000块机械水表升级为物联网智能水表……一系列硬件升级也陆续实现。“借助数字化,供水公司能实时调动各环节精准协作,形成相匹配的处理和供水方案,针对漏损情况也能第一时间响应。”垫江县供水管理站供水管理科科长喻钢说,“对企业来说,供水问题处理时间缩短,能减少成本。对居民来说,能实打实改善水质,减少停水困扰。”

数字化赋能的乡村,正在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数字乡村建设着力聚焦民生需求,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让乡亲们过上了现代化的美好生活。

(稿件原载于2023年07月17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