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区风光。资料图片
长城汽车永川工厂生产线。敖民极摄/光明图片
重庆金兴防水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正在调测试剂。李显彦摄/光明图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重庆是当之无愧的制造重镇,拥有我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新中国成立后的三线建设、改革开放后的工业振兴、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提质增效,共同铸就了“重庆制造”的底气。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重庆制造业基础较好,科教人才资源丰富,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年来,重庆锚定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目标任务,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聚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源。
在这个过程中,江津、合川、永川、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渝西八区”,是重庆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的“主战场”,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行区。2023年7月,重庆印发《重庆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渝西跨越计划”(2023—2027年)》,对渝西地区的发展目标、产业方向、空间布局、重点任务、主要措施、实施保障等方面作出谋划布局。
日前,记者一行行走巴渝大地,感受新质生产力在西部创新高地焕发的强劲生长动力,感受智能制造在城市建设中展现的丰富细节。
创新:“重庆制造”迈上新高地
在重庆“造车”有多快?
在重庆永川长城汽车永川生产基地智慧工厂总装车间,智能化流水线上,一辆辆长城炮和坦克300皮卡车正有序下线。
“每72秒就下线一台整车。”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总经理张国欣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就在这个车间,去年实现了第50万台长城炮整车下线。”
这里不仅是全国最大的中高端皮卡车生产基地,更是重庆制造业迭代升级的缩影。依靠科技的力量,重庆着力推动传统制造业的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智慧工厂”智慧在哪里?“我们结合‘工业4.0’和‘互联网+云平台’的理念,实现生产方案和科技的创新,工厂自动化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运营成本降低20%,生产效率提高了20%。”张国欣说。
不仅造车效率代表了“重庆速度”,长城汽车永川生产基地从落户到建成投产仅用时14个月,创造了行业内同类规模最快的工厂建设速度。
潼南区围绕“汽车后市场”展开布局。走进潼南区重庆弘喜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克俊指着一块可视化管理智能大屏介绍:“通过对报废汽车的零部件再制造,我们让报废回收汽车创造出了新的价值。”李克俊举例说,直接对一台报废车进行废钢处理,可能仅有两三千元的价值,但经过再制造再利用以后,它的价值可能成倍提升。
江津区锚定当好渝西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使命,打出“产业升级+开放发展”的组合拳,加快推进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建设,提升主枢纽服务功能,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先进材料、智能家居、精密铜材等产业集群,在扩大开放中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璧山区锚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不动摇,实施“千亿集群、百亿链主、亿元规上、万家创新”四大产业培育工程,构建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生物科技和数字经济“4+1”产业集群。
铜梁区以智能化、数字化、高端化为发展方向,推动传统汽摩向智能网联车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助力重庆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大足区锚定特色产业高地建设目标,迭代升级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推动产业加快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推进补链延链强链,牵头组建成渝地区静脉产业园区发展联盟。
从加速培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万亿级产业集群,到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入融合,再到强化市场主体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按下“加速键”,重庆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华丽迭代。
协同:赋予“巴蜀粮仓”新内涵
一枚小小的调料,如何用科学数据来“解码”味蕾?
在位于合川区的重庆火锅食材产业园,记者看到,从基础调味料到复合餐调产品,从小吃快餐到酒店酒楼,从火锅烧烤到特色餐饮,从香料等原材料种植到食材加工、产品研发、消费体验……专注于“风味故事”,小小的调味料做出了“大名堂”。
近年来,重庆围绕产业链让科技为产业赋能服务,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工业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科技化。
重庆梅香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重庆火锅食材产业园内的一家入驻企业。厂长助理杜江告诉记者,来自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食品工程及检验等专业的研发队伍,通过餐饮标准化技术研究和规模化生产,依托数据化、智能化管理,为现代连锁餐饮企业提供各种复合调味料产品。
为了更好地为入驻产业园的企业服务,合川区还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重庆火锅食材产业园工作专班。据专班工作人员龚丹介绍,专班为招商项目实现“招落建投”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由专班推进、专人代办。
荣昌区有全国唯一以畜牧为特色的国家高新区。来到清流镇福牛养殖场,记者看到,针对牛舍环境、饲料储存、水源卫生等关键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专家们通过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研发的动物面部识别技术,帮助养殖场降本增效。
“我们的猪还有‘户口’呢。相关的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信息都录入了数据库,消费者通过扫码可以溯源生产全过程。”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助AI相机、边缘云、智能自动饲喂器、5G智能耳标等设备,从育种、喂养、病害、技术指导到成本、受益、财务管理等生猪全链条管控均已实现数字化。
“硬核”的自主创新能力,带来了旺盛的市场需求。
目前,荣昌已建成中国(荣昌)畜牧产品交易市场,畜牧消费产品远销40余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集科研、养殖、饲料、市场等于一体的农牧高新特色产业链。
“我们的牛、羊疫苗已做到了全国领先。”重庆市荣昌区澳龙生物生产中心生产总监刘昕介绍,公司生产的羊包虫疫苗、布氏疫苗等销量均处于全国前列,产品不仅在国内受欢迎,还远销越南、柬埔寨、老挝、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
行走在渝西的田野上,记者看到江边万亩油菜花海格外耀眼,AI鱼菜共生项目基地中一侧鱼儿欢跃,另一侧郁郁葱葱……农业产业化、科技化,赋予了“巴蜀粮仓”新的发展内涵。
科技:彰显制造产业新形态
1000台服务器驻地渲染中心、400平方米超大杜比全景声终混棚、1000平方米顶级光学动捕棚……走进永川科技片场,一股科技之风扑面而来。
重庆市永川区三河汇碧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誉铖介绍,永川科技片场自2023年5月建成以来,就已经有《P计划》《我们的名字》等12部影视作品在这里密集拍摄。
建片场、引企业、设基金、出政策,瞄准虚拟拍摄这一片“蓝海”,永川区立足数字文创产业发展基础,利用80余家制作公司、近1500人的制作团队规模优势,用“影视工业化+影视工匠”的发展模式,推动工厂化生产影视剧。在这里,影视产业实现了“拍重庆”到“重庆拍”的转变。
引进龙头企业,发展一个产业,引领一个行业,也带动了一座城市的发展。
这些重要项目和头部企业在重庆生根、落地,又带来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集聚的效应。仅就影视产业来讲,依托西部职教基地和重庆市大数据产业人才联盟,建成影视表演、虚拟拍摄、配音、内容制作等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年输出相关产业人才2万人。
这种科技感,还在这座城市的更多细节中体现、蔓延。
在百度自动驾驶区域运营部重庆经理阮廷川的帮助下,记者在手机上下载App、确定好行程,不出5分钟,一辆印着“萝卜快跑”字样的无人驾驶汽车便停在记者身边。行驶途中,汽车能自主识别红绿灯、规避障碍物。这一套只有乘客没有驾驶员的打车流程,对于永川人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京东无人物流车、白犀牛安防巡逻车、九识无人物流车……多种自动驾驶车辆穿行在永川大街小巷,构成了一道全新的亮丽风景。
还远不止这些。
在不远处的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的大疆无人机创新实训室内,学生们正沉浸在无人机的奇妙世界中。校长程前介绍,这里配备了国内一流水准的“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学生们可以在这里获取民用无人机驾驶执照和职业技能证书。
在重庆西部科学城,由重庆大学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优势单位培育建设的重庆首个国家大科学装置——超瞬态实验装置预研项目主体结构已正式封顶。通过它,科研人员能够在超快时间分辨和原子尺度空间分辨双重维度下,进行科学研究,探测微观物质世界的“瞬息变化”。
这一切的背后,反映了重庆技术创新和开放的政策创新相融相生,也反映了重庆“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的智慧布局。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举措,犹如一块块基石,持续巩固着重庆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也见证着重庆制造业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破浪向前、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