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75】
办完退休手续,重庆市两江新区大竹林街道的袁冬梅有些发愁:“退休后,生活不会变成单调的‘两点一线’,在菜市场和家之间来回跑吧?”
听说社区学院在招合唱学员,她立即通过小程序报了名。
现在,合唱团排练演出,已经成为袁冬梅退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依托‘兴趣两江’实践活动平台,开设了100多个社团,都用数字化服务!”两江新区大竹林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王燕告诉记者,“这个平台围绕居民兴趣小组服务‘一件事’,群众手机‘点单’,社区‘接单’后再‘派单’,不仅解决了兴趣活动扰民的问题,还实现了公共场地的更大化利用。”
居民兴趣活动的数字化服务,是重庆以数字赋能城市治理的缩影。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基层智治体系……搭载数据的重庆,将“治理”变成“智理”,城市运行越来越智慧。
从“治理”到“智理”,重庆是如何实现的?
让城市运行越来越智慧,需要视角转换。重庆将部门间关联的“单项事”,整合为企业及群众视角下的“一件事”,实现了“一件事一次办”。
“消防安全、生态环境、营业资质,检查结果没有问题。”刚过2小时,重庆市高新区白市驿镇牟家村工业园区,一家机械制造公司负责人李宁就收到消息,“这样的综合检查,效率真是太高了!要知道,以往是多个执法队伍在不同时间段检查,企业配合检查,至少需要好几天时间。”
李宁所说的综合检查,是重庆推行的“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它借助数字应用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市场主体和群众的干扰。
目前,重庆已推出75项集成套餐服务,覆盖企业、群众的高频需求与重点事项,平均减少办理时间76.4%、办理材料60%。
“现在,群众办事可以网上提交资料,最多跑一次率达95.6%,群众满意率达99.98%!”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局局长代小红说。
城市运行越来越智慧,离不开对问题的快速响应。重庆将上下贯通作为数字城市建设的最大特色,并以此重塑基层治理体系,让社会治理变得更加精准有效。
“预警!辖区一家健身机构存在‘跑路’风险,可能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网格员李佳采集的信息上报后,渝北区仙桃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旋即启动应对方案。
数据开始跑了起来——指挥中心将信息同步报送到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等各个板块,向16个社区、230个网格、1096个微网格发出预警通知。
“街道组织相关部门商谈后续解决方案,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0多万元,最大化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李佳说。
据了解,渝北区在基层治理指挥中心跑通事件34161件,办结率达99%。
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政策企业匹配模型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重庆以数据流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了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的转变。
国器智眸科技有限公司落户重庆不久,系统就识别到公司营收达到升规指标阈值,触发“企业服务任务”。
“我们迅速行动,结合企业能力画像研判,会同区大数据局、科技局等部门研究制定了新的培育计划。”渝北区经济信息委副主任彭明亮告诉记者,“随后,我们通过组织供需对接,为企业提供了上门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少不了对企业进行数字化赋能。“我们通过第三方来打通政府侧、企业侧、产业侧和社会侧数据。” 数字重庆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黄朝永说,目前,重庆已实施5578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建成127家智能工厂、734个数字化车间,越来越多的企业被植入“智慧因子”。
看不见的数据流动,给山城带来了看得见的发展态势:重庆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25个,居西部第一;2万余家数字经济企业在这里蓬勃生长,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升至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