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看看新闻 > 央媒看重庆 > 正文

光明日报|渝中:育德于“课” 润德于“行”

发布日期:2024-07-30 11:39 来源:光明日报

“我将传承红岩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期末班会课期间,重庆市人民小学二·8中队步行来到中山四路65号的桂园,举行“桂园新一代中队”成立仪式。在中队辅导员桑嘉艺带领下,队员们参观完桂园后,肃立于楼前的庭院中,面向队旗声音洪亮地宣誓。

渝中区积淀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精神等厚重的人文底蕴,大量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博物馆,为全区130多所校园、8万多名大中小幼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2022年以来,渝中区从区域道德教育资源特点出发,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践中创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德育品牌,走出了一条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建设新路。

“同学们,在抗战时期,这里是重庆抗日宣传活动的中心之一,连同周边的中法学校、孤儿院等共同形成了激昂鼓舞的张家花园抗战文化带……”在巴教村教育文化街区历史人物雕塑墙前,重庆市巴蜀小学巴蜀“小馆+”团队师生正为同学们进行讲解。

巴蜀小学挖掘街区红色历史文化,形成课程特色资源,组建项目学习小组,开展项目探究,通过走访巴教村教育文化街区、巴教村教育文化陈列馆、张家花园最美书香步道,在“沉浸式学习”体验中推进课程多样化。

重庆巴蜀中学建设的“云校”,则将高质量思政课向缺少专业师资的地方延伸,为数字化德育打开了广阔空间。“云校”构建联动9省1市100余所学校的一体化德育平台,促进德育资源的统筹共享与优质均衡。学校创新开发的“智慧德育评价”系统,从不同维度对不同学段学生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综合成长画像,实现德育过程性、结果性评价一体化纳入,实时反映德育实践成效,同时通过数字化“榜样章”“红星卡”等形式进行激励。

巴蜀幼儿园引入“6+1”礼仪品格教育,人和街小学发掘社会兼职思政课教师为学生作专题讲座,巴蜀中学打造“家国天下 青年担当”成长营,重庆医科大学培养“五术”医学人才……遵循不同年龄阶段的道德认知规律,各级学校开出适合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的德育“良方”,同时注重各学段一体化衔接,建设形成了贯穿大中小幼学生成长阶段的完整德育实践路径。

“为办好‘行走的思政课’,渝中区激活‘家庭第一课堂’,巩固‘学校基础课堂’,充盈‘社会共育课堂’,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德育、共同办好德育的良好氛围。”渝中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肖方明说,求精中学建立家庭教育实验班、中华路小学建立家校社共育“星”联盟等共育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家庭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各学校还邀请榜样人物、退役老兵、红色讲解员等,结合多样化课程,以故事会、情景剧、事迹展等方式,不断育德于心,润德于“行”。

“渝中在创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过程中,坚持守正创新,突出思想铸魂、文化育人;坚持知行合一,将提升道德认知和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在倾听、解惑、沟通中启德润心;坚持螺旋上升,熔铸一体化育人链条;坚持系统观念,构建全社会协同育人格局。”渝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邹晓宇说,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不断推动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建设向纵深发展。